石家庄原名叫什么 常山


的群山中,巍峨耸立的山峰不胜枚举,而其中要说到五岳则家喻户晓,它们的名声在大地上广为人知。今天人们所说的五岳,指的是泰山、华山、嵩山、恒山和衡山这五座山,分别矗立在山东泰安、陕西华阴、河南登封、山西浑源以及湖南衡阳。很少有人知道,在河北境内,同样有一座名为“北岳”的山峰,它就是历史悠久的大茂山。

大茂山——历史悠久的古北岳恒山

说到大茂山,可能很多人未曾听闻,更不知道它在河北。这座山在明朝中期以前却有着极高的地位,堪称的名山之一。它既是的洞天福地,又是佛教的胜地,还是五岳之一。从军事角度看,它还是战略上的重要之地。

或许有些人难以置信,那么接下来我们来详细解析一下。大茂山位于河北唐县西北75公里处,距离北京市250公里,保定市130公里以及石家庄市150公里。作为太行山的主峰之一,它的最高海拔达到了1898.4米。其雄伟、奇特、险峻以及秀丽的地貌,一看便知不是普通的小山。在历史上,它曾经有过不同的名称,如常山、神仙山、北岳恒山、太恒山和丹丘等。

在汉宣帝神爵元年,正式确定了五岳,其中就包括了大茂山作为北岳恒山。这一地位在历史上长期存在,祭祀北岳的场所就是这里。到了明朝孝宗时期,山西的马文升奏请将祭祀北岳的场所改为山西浑源。其中一个理由是宋代失去云州后,祭祀恒山的地点就改到了曲阳,但这一奏请并未得到的批准。

马文升为何会有这样的奏请?背后有何隐情我们不得而知。但争夺名山的事件自古以来就有,类似这样的奏请不止一次出现。尽管明朝的如户科陈公和大同巡抚胡来贡也曾成功奏请改变祭祀地点到浑源,但实际上的祭祀活动仍然在大茂山进行。

这就导致了两个恒山的出现。原本历史上清晰的北岳恒山,此时开始变得模糊起来。最终的结果就像是李逵遇到了李鬼,真假难辨。这些奏请的大多在山西任职或与山西利益相关,这就引发了人们的怀疑。

清军入关后,明朝。在清顺治年间,粘本盛奏请将祭祀地点改为浑源,清朝批准了这一请求。从此之后,北岳恒山被认定为山西浑源的恒山,而河北的大茂山则成为了被遗忘的历史。尽管明末清初的顾炎武曾实地考证并批判了马文升等人的观点,但历史已成定局无法改变。尽管一开始有很多人反对这一改变,但在清朝的压力下时间久了也就接受了这一事实。

河北的大茂山即古北岳恒山有着清晰的历史脉络以及源远流长的和佛教文化如今却鲜为人知你曾经去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