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的密度是水的密度多少倍


就医时,医生常常会开常规和尿常规检查单。对于血常规,很多人能够理解其反映炎症、感染等问题的重要性。但对于尿常规检查,很多人可能不太清楚其意义,对检查结果中的各项指标也知之甚少。今天,我们来向江苏省中医院肾内科专家何伟明请教,了解如何解读尿常规以及肾脏健康的相关知识。

1. 外观:主要观察尿色和透明度。正常人的颜色变化较大,从无色到深琥珀色不等,其颜色主要来源于尿色素,同时受酸碱度、尿量、天气和饮食影响。颜色过浅、过深,或者出现棕色、棕黑色、红色、乳白色等异常情况时,需要引起注意。

2. 酸碱度:反映肾脏调节酸碱平衡的能力。正常的PH值范围为4.5至7.9。PH值降低可能表明酸中毒、高热、脱水、痛风或服用酸性物等情况;PH值升高则可能表明碱中毒、尿潴留、泌尿系统感染或服用碱性物等。

3. 尿比重:取决于尿中溶解物质的浓度,反映肾脏的浓缩功能。尿比重波动较大,参考值在1.015至1.025之间。尿比重增高可能见于急性肾小球肾炎、心衰、肾血流灌注不足等情况;尿比重降低则可能见于大量饮水、慢性肾小球肾炎、尿崩症等疾病。

4. 尿红细胞:正常24小时尿中红细胞数量有限,如果离心沉淀后高倍镜视野下红细胞数量超过3个,则为镜下血尿。这可能与肾小球肾炎、尿路感染、肾结核、肾结石等疾病有关,需要进一步检查以确定红细胞来源。

5. 尿白细胞:正常尿中白细胞参考范围是0至5个/高倍镜。尿白细胞增多可能表明泌尿系统感染,如肾盂肾炎、肾结核、炎或炎等。但尿白细胞增多并不一定是尿路感染,也可能因污染、泌尿系统非感染性炎症等情况导致。结合尿常规中的亚硝酸盐检测,可以提高细菌染诊断的特异性。

6. 尿蛋白:正常情况下,中蛋白含量极其微量,尿常规中定性试验呈阴性。尿蛋白阳性时,蛋白含量逐渐增多,可能见于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等原发性肾小球疾病,以及糖尿病、高血压、系统性红斑狼疮等继发性损害肾小球的病症。部分就诊者可能出现生理性蛋白尿,如因应激状态导致的一过性蛋白尿,或瘦高体型青少年的性蛋白尿等。

7. 尿糖:尿糖是指尿中的糖类,主要是指葡萄糖。正常情况下,尿中糖含量很少,无法检测出来。当血糖明显升高时,中可能出现葡萄糖,这种情况可能见于糖尿病、库欣综合征等疾病。肾小管病变也可能导致尿糖阳性,而血糖正常。

8. 鳞状上皮细胞:尿中的鳞状上皮细胞主要来自于输尿管下部、、和的表层。正常中可见少量鳞状上皮细胞,如大量增多并伴有白细胞增多,则提示可能存在炎症。

9. 管型尿:管型是蛋白质、细胞及其崩解产物在肾小管、集合管内凝固而成的圆柱形蛋白凝集体。正常人晨尿中可见管型尿,但在某些情况下如剧烈运动、、心脏功能不全时可能略增多。明显增加则可能见于多种肾脏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