鞋带有4个绳子怎么系的
今年的宁波中考与众不同,全市近6.7万名初三学生迎来了历史上首次科学实验操作测试,此次考试无疑是今年宁波中考的一大亮点。两大“首考”使得此次考试备受瞩目。
考试当天,即3月11日早晨8点多,记者来到镇海区蛟川书院,这是考点之一。学校科学教研组长杨瑞娟正在为即将参加考试的学生进行答疑。学生们围绕实验细节提出疑问:“滤纸用完后应放在哪里?”“如何处理滴管中多余的水?”“使用电子目镜时,如果图像太暗怎么办?”尽管平时实验操作已经相当熟练,但临近考试,学生们还是会遇到一些新的问题。
随着第一批和第二批测试的结束,学生们不断走进老师办公室,针对实验操作中的细节向老师求证。杨老师表示:“由于是首次将科学实验列入中考,同学们难免会感到紧张。”
考场内,气氛紧张而有序。共包含6个实验,涉及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生在电脑上随机抽取一个进行实验,每批次时间为30分钟,实际操作时间为15分钟。例如,测量物质的密度、探究凸透镜的成像、测定小灯泡的电功率等。
王喆和李荫泽是蛟川书院初三(1)班的学生,他们参加了第一批测试。虽然他们都抽到了相对简单的化学实验,但走出实验室后仍有学生表示担忧,担心自己在某些环节出现失误。而大多数同学在完成测试后则显得比较淡定,开始复习其他科目。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测试出了一些与生活技能相关的问题。在测量物质密度的实验中,有学生因为不会系绳子而影响实验进度;在制取二氧化碳的实验中,一些同学尤其是女生不会划火柴。这些问题引起了科学老师的关注。他们普遍认为,这些问题反映了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动手机会较少,生活技能掌握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