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里圆的c和h是什么意思
研究氢能和燃料电池产业,首要任务是了解氢的基本物理性质和特点。小知已经整理好了氢的基本物理资料,包括氢的含量及同位素、物理化学性质等内容,将分多期进行分享,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请关注“清氢小知”以获取最新动态信息。
第一期我们将详细介绍氢的含量及同位素、物理性质。第二期将聚焦于氢的化学性质,内容将在接下来的两天内发布,敬请期待。
一、氢的含量及同位素
氢是元素周期表中的第一个元素,原子序数为1。它在宇宙中是最轻也是最丰富的元素,占所有物质的75%(质量比)或90%(体积比)。地球上,氢存在于几乎所有其他元素的化合物中。仅以水的形式,世界总水量中氢的含量就高达约1014吨。大气中也存在游离态的氢,但其含量低于1ppm(按体积计算)。分子氢是由两个氢原子形成的非极性共价化合物。亨利·卡文迪许在1776年确定了氢的独特性质。七年后,安托万·拉瓦锡证明了水是由氢和氧组成的,并为其命名。
最常见的氢同位素是氕(H-1,原子质量1.007822)。第二种稳定的同位素是氘(H-2,D),即重氢,由H.C.Urey和他的同事在1932年发现,占自然界的0.014%。天然氢中几乎所有的氘都与氢原子结合,天然氢中的双原子氕-氘(H-D)含量为0.032%。第三种同位素是放射性氚(H-3,T),由E.卢瑟福在1934年发现。还合成了一些短寿命的同位素如H-4、H-5和H-7等。
二、氢的物理性质
氢是一种理想气体,可在很宽的温度范围内、高压条件下存在。在标准温度和压力条件下,它是一种无色、无臭、无味、无毒、无腐蚀性的非金属双原子气体。氢的重要特性之一是密度低,这使得它在任何实际应用中必须进行压缩或液化。氢气在室温以上几乎所有的气态温度范围内都是活跃的。
氢气具有高度扩散性和较高的浮力,释放后会迅速与周围空气混合。扩散速度与温度有关,并受多组分混合物中的斯蒂芬-麦克斯韦方程描述的影响。在空气中的相对扩散速率是空气中的大约四倍。由于浮力作用,氢气上升的速度取决于其与空气的密度差、阻力和摩擦力。对于安全特性而言,氢气向上的浮力在非密闭区域是有利的,但可能在密闭空间或部分密闭空间造成危险。氢气容易积聚,如屋顶下。扩散和浮力决定了气体与周围空气混合的速率。在一个典型的无约束条件的氢中,只有一小部分混合气体云参与释放。
由于氢气体积小、分子量小、黏度低,导致其容易泄漏。少量的氢气甚至可以通过完整的材料,特别是通过有机材料泄漏出来。氢气在流体中会渗透到邻近容器的材料中。在高温和高压下,氢会对低碳钢造成严重腐蚀,导致脱碳和脆化。因此涉及在压力下储存或输送氢气时,需要选择适当的材料并防止脆化技术的实施。
氢以两种不同的形式共存:正氢和仲氢,它们的比例取决于温度。正常室温下正氢占75%,仲氢占25%。在较低温度下仲氢更为稳定存在的一种形态是通过磁性杂质和较低的氧浓度催化转化而来的一种形态转变过程可能需要数日时间达到新的平衡状态然而催化剂的存在可以大大提高转化率使得这一过程在数小时内完成大多数物理性质在这两种自旋态之间只有细微的差别最重要的是它们之间的能量差异导致了比热和导热系数的巨大差异此外辐射场的存在可以产生自由氢原子和离子它们在重新结合之前起到催化剂的作用而再结合会再次生成过量的正氢这个反应还会伴随能量转换的增加从而引起温度升高且如果温度超过一定的数值即反转温度可能导致燃烧另外对于超临界流体状态的氢气也存在着其独特的性质变化规律以及在极端压力与温度下的相变等都具有特殊的物理性质和现象尤其是在特定的高压与高温条件下液态氢气可能转变为超导的金属态这是目前对液态金属氢的研究仍处在理论阶段尽管它在理论上被预测到但实际在地球上还没有发现实际应用然而对于超临界状态下的氢气它的粘度传热系数等热物理性质会随着温度和压力的变化而变化发生湍流转变等现象这些现象都需要我们进一步的研究和探索以更好地利用和控制氢能资源为未来的能源做出贡献三、氢的化学性质(请继续关注下一篇文章以获取详细信息)。 留意我们即将推出的内容来了解更多关于氢能产业中最重要的要素之一——氢的化学性质吧!记得关注我们的账号以获取最新动态信息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