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持不下的意思是啥


故事起源于西汉,燕国遭遇赵国的威胁,其谋士苏代受燕王所派前往赵国劝解赵惠文王不要贸然出兵。苏代的兄长是战国时期的纵横家苏秦,他本人也擅长游说各国。他抵达赵国都城邯郸后,见到赵惠文王便知他要面临什么挑战。赵王早已知晓苏代的背景和目标,只等待他发表看法。但苏代并不急于直接讨论军事话题,而是转向一个古老的寓言故事来揭示其内涵。

他在赵国的一个都城附近的易水河边观察到了一个奇特的场景。他见到一只河蚌了自己硬壳,在沙滩上晒太阳。一只鹬鸟发现了河蚌并试图啄食它的肉。蚌便迅速地闭紧自己的壳以反击这只鸟,恰巧将鹬鸟的嘴紧紧。鹬鸟威胁说如果蚌不松开它就会被晒死;而蚌也坚定不松开它不放心的回应到它会憋死鹬鸟,直至死方休。两者在激烈的中耗尽了自己的体力而无法分开。紧接着有一个渔夫轻易捕获了它们两者。这正是鹬蚌相争的故事,在故事中,两者争斗不休使得第三者得利。故事常用来说明两方争斗会间接对第三方产生利益的结果。在真实的情况下可能会是这样:“今日赵燕交战,但若无结果将会使秦国得利。”苏代用此故事来比喻赵燕之间的冲突可能带来的后果。他提醒赵惠文王双方持续的将带来损耗并最终会激怒那些观察者准备随时行动的强敌,正如渔夫坐收渔翁之利那样强大的秦国也会乘机侵略并占据胜利果实。因此他建议赵王慎重考虑是否进攻燕国。这一寓言和它的故事作为智慧的象征被广泛传播于历史长河中并被载入史册之中。(摘自《邯郸成语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