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卞之琳《断章》就像在照镜子,看透人世间的相对与彼此。
读卞之琳的《断章》,确实如同在照一面澄澈而略带寒意的镜子。这首短诗以极简的意象——一个过客、一座楼、一个窗、一个人——构建了一个精妙的视觉场景,却蕴含着对世事人情的深刻洞察。当我们凝视这首诗时,仿佛也同时看到了自身的倒影。那“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风景”,他们看到的风景,或许正是我们;而我们自己,也可能正被他人所观看。这种互为观者的设定,瞬间揭示了人世间普遍存在的相对性。我们每个人都是观察者,也是被观察者;我们既是独立的个体,又始终处于与他人的相互映照之中。这种彼此依存、彼此映衬的关系,正是“断章”所点破的深刻哲理。它让我们明白,所谓的“自我”并非孤立存在,而是必须在关系中、在对比中才能得以确立。这种“相对”不仅是空间的,更是心灵的。我们眼中的美丑、高低、得失,往往取决于我们所处的位置和角度。通过这首诗,我们仿佛在镜中看到了这种无处不在的相对关系,从而更清醒地认识到彼此的联结与界限,理解了人世间的许多情境并非绝对,而是充满了视角的转换和相互的牵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