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的古老传说:一起探索这个节日的有趣起源!


清明节的古老传说丰富多彩,其中一个最广为流传的故事与介子推有关。相传,春秋时期,晋国公子重耳流亡国外十九年,介子推始终追随左右,忠心不二。有一次,重耳饿得昏倒在地,介子推为了救主,甚至割下自己的大腿肉煮成汤给重耳喝。后来重耳回国即位,成为晋文公。他励精图治,国家逐渐富强,但却忘记了曾经辅佐他的人,尤其是介子推。当介子推得知后,并不求官,而是隐居深山。晋文公得知后,十分后悔,带着礼物去请介子推出山做官。然而,介子推不愿为官,躲进了绵山。晋文公放火烧山,想逼介子推出来,但大火烧了三天三夜,介子推却始终不出来,最终抱着树被烧死。晋文公后悔不已,下令以后每年的这一天,全国都不得生火做饭,只能吃冷食,这就是“寒食节”的由来。后来,寒食节与清明节逐渐融合,清明也就成了纪念先人、扫墓祭祖的重要节日。这个故事不仅体现了介子推的高尚品德,也反映了古人对忠义和孝道的推崇,成为了清明节文化内涵的重要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