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睡眠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熬夜现象愈发普遍,大多数人的睡眠时间远远达不到健康标准。虽然我们都知道熬夜对健康有害,但种种原因导致人们无法获得足够的睡眠。
怎样才算真正的熬夜呢?
关于熬夜的定义,人们普遍认为只有晚上11点以后入睡才算熬夜。但这种说法并不全面。正常成年人一般需要8小时的睡眠才算足够。如果你凌晨2点入睡,但早上7点就要起床,睡眠时间达不到标准,那么这也算是熬夜。相反,同样是凌晨2点入睡,但睡到早上10点才起床,睡眠时间达标且不会感到困倦,这种情况属于睡眠时间延迟,不算熬夜。
专家警告说,无论睡几个小时,熬夜都是对身体的慢性伤害。
专家指出,这一现象与昼夜交替、光照变化有关,是人类长期与大自然相处磨合形成的生物节律。我们大脑的间脑顶部有松果体,当夜晚来临、光照变暗时,松果体开始褪黑素。褪黑素进一步释放出五羟色胺,这种元素让进入睡眠模式。研究表明,褪黑色从天黑就开始,在夜间11点到凌晨4点达到高峰期,其中凌晨2至最为关键。如果你在这个阶段没有入睡,就是人为地的生物节律,长此以往会导致睡眠紊乱,进而影响身体的各种机能。值得注意的是,前半夜的睡眠质量普遍高于后半夜。
人的一个睡眠周期可分为非快动眼睡眠期和快动眼睡眠期两个阶段。其中非快动眼睡眠期又可分为N1期、N2期、N3期和N4期。深度睡眠期是睡眠质量最高的阶段,此时无梦、身体代谢最慢、各项生命体征最为平稳。而快动眼睡眠期则是睡眠时生命体征最不平稳的时候,也是做梦的阶段。
根据大量临床研究,前半夜人主要处于非快动眼睡眠期,后半夜则主要是快动眼睡眠期。这也是为什么大部分人感觉后半夜更容易惊醒和多梦的原因。
进入深度睡眠后,的各系统都在进行自我调节和调整,如血压、呼吸、循环、免疫、内等,体内的有毒化学物质。胡少华教授做了一个形象的比喻:我们的大脑就像一块电路板,白天全力使用的电路板会有“磨损”,深度睡眠就是修复电路板的过程。长期睡眠质量不佳,即深度睡眠不足,电路板一定会受到严重损害。
长期睡眠不足会对的系统、内系统、免疫系统等造成严重伤害,可能导致心血管疾病、肥胖症、抑郁症、肠功能紊乱症、性皮炎甚至症等疾病。据研究,帕金森综合症的发病也与睡眠障碍有关。
在如今快节奏、高压力的生活中,“睡得不好”的人越来越多。原本老年人的“专利”——失眠现象开始呈现年轻化趋势。一方面,高强度的工作节奏、巨大的生活压力如KPI、房贷、升学压力等压垮了现代人的精神防线;丰富的夜生活如影视剧和游戏也在诱惑年轻人缩短睡眠时间。专家指出,睡眠是健康与否的重要指标之一。负面情绪如焦虑和抑郁会影响睡眠,而不良的睡眠质量又会加剧这些负面情绪,引发更多的身体和精神损害,甚至可能导致白天精神不振和车祸风险增加。
针对不同类型的失眠问题,我们应该如何自我调理呢?下面是一些具体的建议:
夜醒型:晚上正常入睡但容易早醒的人可以尝试寻找失眠的根源,可能是某种巨大的生活压力导致的。可以尝试看心理医生进行心理疏导。同时用草热敷或针灸减轻焦虑情绪;也可以在枕头旁放上香包引导深度睡眠;更换床垫帮助彻底放松身心;坦然接受夜醒现象并避免焦虑;避免在床头使用手机或闹钟以免增加焦虑感。
缺觉型:由于工作或学习原因导致的睡眠不足可以通过提高工作效率和学习效率来解决问题;学会拒绝某些应酬和事务以便脱身;多参加户外运动和健身活动也有助于改善睡眠质量。
焦虑型:平时睡眠不错但遇到重大压力就难以入睡的人可以尝试暂时放下手头的事务适当休息放松;营造宁静的睡眠环境如更换赏心悦目的壁纸和床单;睡觉时戴上耳塞和眼罩避免干扰等改善睡眠质量的方法来进行缓解调整状态,。 只有这样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心理状态才能真正享受美好安宁的睡眠质量从而让身心得以健康自由地发展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