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什么游戏才能使头脑反应快
为何同龄孩子间的差距日益扩大?我们观察到同样是一年级的孩子,他们在学习和社交方面的表现却截然不同:
有的孩子面对数学题时能够迅速发现规律并解答,而有的孩子却连题目的要求都难以理解;有的孩子遇到争执时会主动寻求协调解决办法,而有的孩子只会哭泣并寻求老师的帮助。
这种差距并非源于知识量的积累,而是源自孩子们的思维模式的不同。孩子们在学习成绩背后所展现的底层思维能力,正是拉开他们差距的关键所在。而在儿童思维发展的黄金窗口期(3-12岁),不同的思维习惯将对孩子的一生产生深远影响。
沐苗儿童学习能力提升中心提醒我们关注思维能力的“分水岭”。心理学研究指出,高思维能力的孩子往往具备以下“超能力”:善于拆解图形规律、在失败后能够总结改进策略、遇到争执能提出多种解决方案等。而思维滞后的孩子则可能面临学习困难、面对复杂任务容易放弃等问题。更令人关注的是,小学阶段思维训练不足的孩子,到了初中数理成绩滑坡的概率高达47%!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其实可以通过一些简单的思维游戏来提升孩子的思维能力。例如,在超市的购物过程中,让孩子带着任务观察比较,建立分类思维和空间概念;通过故事接龙游戏,鼓励孩子发现故事中的矛盾点,培养质疑和验证的思维习惯;在阳台上搭建微型生态圈,让孩子观察记录事物间的关联性,这种能力将直接影响中学阶段物理化学的学习深度。
作为家长,我们可以通过日常提问法来锻炼孩子的思维能力。例如,看到消防车经过时,不要仅仅告诉孩子“那是消防车”,而是提出问题引导孩子观察、思考和分析。我们还可以将生活中的错误转化为教育资源,当孩子打碎碗或杯子时,不要一味责备,而是借此机会讨论地心引力的原理,并鼓励孩子设计防止类似情况发生的方案。
思维能力是孩子未来人生的“硬通货”。经济学奖得主赫克曼的研究表明,早期思维培养的投资回报率高达1:7,而且随着年龄增长会呈指数级上升。与其过分关注孩子的一次考试成绩,不如从现在开始就注重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因为真正决定人生高度的,从来不是标准答案,而是寻找答案的能力。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把洗碗池变成流体实验室,把积木堆成概率模型,让孩子在玩耍中锻炼和提升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