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烈的气氛搭配对不对
清明时节扫墓山,春意盎然之际,满山的檵木迎来了盛开的季节。洁白的花朵如同雪花般缀满枝头,一片白茫茫的景象映入眼帘。近看则能看到无数花儿在枝头争相绽放,白色的花瓣围绕着花蕊,一幅生机勃勃的画面。在这样的时刻,这雪白的花朵仿佛是对山中先人的最美祭奠。
对于出生于湖南农村的我而言,檵木再熟悉不过了。从小便跟随家人上山砍柴,最主要的砍伐对象便是这种檵木。在故乡,我们称之为梽木,砍伐的木柴则称为梽木柴。这是一种易燃且耐烧的木材。
为何我们要砍檵木呢?因为檵木在故乡的山中极为常见,无论露天的山地、杉树和松树林中,还是平坦的旷野、陡峭的悬崖,甚至是的黄土和石头的缝隙中,都可以看到它的身影。它们极易生长,可以说是一年成柴。而且它们的树蔸坚韧,特别耐烧。枝条柔软,是捆柴的好材料。更值得一提的是,它们的适应性非常强,耐土地贫瘠、抗干旱、喜温暖、耐寒冷,只要有土,就能肆意生长。很多时候,即使我们头一年砍伐过,第二年它们又能发出新枝新叶。
除了实用价值,檵木还有独特的价值。当我们砍柴时不慎受伤,鲜血直流时,檵木叶便是最好的止血材料。只需摘下一些叶子,捣烂后敷在伤口上,血液便会立即止住,疼痛也会消除。据说,檵木的根和叶还可以治疗跌打损伤,有祛瘀生新的功效。
人们对大自然的认知往往是有局限的。在我小时候,我以为檵木不过是南方一种永远长不大的灌木。但在故乡的五里圳,我看到过500多年的檵木,让我大感惊讶。檵木居然能长得如此之大,这还是我认识的檵木吗?
五里圳是新宁历史上著名的水利灌溉工程之一,上起水庙镇,下至飞仙桥乡的大冲口。这是一项声势浩大的引水工程,全程长约五华里。为了防止道路和水渠坍塌,施工者种植了柳树和檵木。如今,柳树已成合抱大树,而檵木也长成腰围粗的大树,成排地护卫着这个古老的水利工程。它们与河道相映成趣,构成一道古朴而幽雅的风景。
随着阅历的增长,我又发现城市中的园林、公园和路旁也种植着红色的檵木。它们的形状与白色的檵木相似,但叶子呈棕红色,开出的花朵则是鲜红、大红或血红的。这些红色的花朵像燃烧的火焰,给城市增添了无比壮丽的色彩。
红色檵木的故事颇具传奇色彩。从1934年长沙市天心公园的花工王大元在浏阳大围山发现这种开红色花的野生檵木开始,到如今的全球知名,经历了一段颇为曲折的过程。包括园林专家叶培忠先生的发现、论文发表、野生林的发现、农民利用资源进行的产业化发展、林昌梅先生选育的“珍珠红”新品种等等。如今,浏阳市已被授予“红花檵木之乡”的荣誉称号。
檵木是一种无私奉献的植物。它们可以作为一种燃料、保护河堤、也可以作为城市园林中亮丽的风景。它们无时无刻不在为人类做出奉献,用自己的身体甚至生命来造福人类。檵木的故事不仅仅是关于一种植物的故事,更是关于人类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