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线型拓扑结构是指
尊敬的读者,在先前的一篇博文中,我分享了一系列关于通信协议和算法的知识,包括SPI协议、I2C协议、PID算法以及Modbus协议等。在继续深入研究的过程中,我意识到CAN总线协议的复杂性和重要性,决定在汽车电子专栏中连载分享关于CAN总线协议的相关知识。
一、CAN总线简介
CAN总线协议,全称为Controller Area Network,即控制器总线,是由德国BOSCH公司研发的一种串行通信协议总线。它使用双绞线来传输信号,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现场总线之一。CAN通讯协议标准(ISO-11898:2003)规定了设备间信息如何传递,以及符合开放系统互联参考模型的哪些分层项。实际CAN通讯是在连接设备的物理介质中进行,物理介质的特性由模型中的物理层定义。
二、CAN节点组成
CAN节点通常由三部分组成:CAN收发器、CAN控制器和MCU。CAN总线通过差分信号进行数据传输,CAN收发器负责将差分信号转换为TTL电平信号,或者将TTL电平信号转换为差分信号。CAN控制器则负责将TTL电平信号接收并传输给MCU。目前,许多单片机内部已经集成了CAN控制器外设,通过简单配置即可实现对CAN报文数据的读取和发送。
三、CAN总线结构
CAN总线是一种广播类型的总线,支持线形拓扑、星形拓扑、树形拓扑和环形拓扑等。在实际应用中,线形拓扑因其布线施工简单、接线方便、阻抗匹配规则固定等优点而被广泛推荐。星形拓扑、树形拓扑和环形拓扑也有其应用场合,但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使用。
四、CAN总线物理电气特性
在CAN总线上,利用CAN_H和CAN_L两根线上的电位差来表示CAN信号。显性电平和隐性电平的定义与电压标准在高速和低速CAN中有不同的规定。高速CAN总线在传输显时,会将 CAN_H端抬向高电平,将CAN_L拉向低电平;传输隐时,并不会驱动两端。显和隐的电压范围也有明确规定。
五、CAN总线特点与优势
CAN总线符合OSI开放式通信系统参考模型,采用两线式总线结构,电气信号为差分式,具有多主控制、点对点控制等特点。其优势在于:通信速率高,最大传输距离与位速率有关;节点数理论上无限制;数据错误率极低;支持多种网络拓扑;具有自动关闭总线的功能,能检测并处理错误。CAN总线通信介质可以采用双绞线、同轴电缆和光导纤维等,理论上的单根信号线就可以完成通信,但通常使用配备第二根导线的双绞线以抑制电磁干扰。
六、后期内容预告
关于高速和低速CAN的相关知识,以及具体的操作和应用实例,我会在后续的文章中详细讲解,敬请期待。在此,欢迎各位读者提出宝贵意见,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注:由于本人处于学习和研究阶段,对CAN总线协议的理解可能存在不到位的地方,欢迎各位大佬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