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古朗月行教案幼儿园


关于小学一年级语文统编教材的难易程度分析

教材专家、研究者和一线教师们普遍认为:理材、明确教学目标后,教材并不难。

近期,网络上关于“小学一年级上册语文统编教材难度较高”的观点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关注。那么,小学语文一年级的统编教材到底难不难?针对这一问题,我们采访了儿童阅读研究专家李虹教授、小学语文统编教材执行主编陈先云以及来自内蒙古林西县和河北省平山县的两名一线语文教师王秀梅和秦韶华,听听他们的看法。

关于识字和写字:

识字量适当减少,写字要求更贴合实际

陈先云介绍,与之前的教材相比,统编语文教材一年级上册的识字量从400个字减少到300个字。李虹教授及其团队的研究数据显示,现行统编语文教材小学一年级上册的识字量比其他版本低,写字量则相当。尽管如此,仍有家长和学生觉得一年级学生识字难。这是因为一年级先从生活中常见的高频字开始学,然后是笔画少、结构简单的独体字,再逐渐学习字。汉字的历史演变复杂,很多高频字的结构并不直观,再加上学生对汉字结构和笔画还不够熟悉,所以学起来有一定难度。

王秀梅老师认为,对于他们这样的农村寄宿制小学来说,一年级上册的识字和写字要求难度适中。因为学习的都是生活中常见常用的字,呈现形式也很生动,比如通过看图认字的方式,学生们觉得一点儿也不难。秦韶华老师则分享了自己的教学经验,遇到集中写字的课文,可以分散解决,降低学习难度。

关于阅读:

理材编排意图,合理设定教学目标

陈先云介绍,一年级上册的课文数从28篇减少到24篇。李虹教授团队通过数据分析发现,大部分文章的难度与之前的教材接近,只有少数几篇文章难度稍高,但这与教材的特定编排目的有关。如《项链》一课的主要难度在于句长,但选用这篇课文是为了配合另一篇课文继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小蜗牛》等文章虽然篇幅较长,但都有其特定的教学目标,比如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教材中不同文本的教学要求是不一样的,需要教师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

李虹教授强调,学习课文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而大量阅读是增加学生词汇量和背景知识的重要途径。老师们普遍认为,“和大人一起读”这个栏目体现了“幼小衔接”的理念,不仅能进行语言交流和情感沟通,更能让学生感受到语文学习的趣味性和重要性。

关于教学建议:

因材施教、吃透教材是关键

李虹认为,网上一些人觉得语文教材难的主要原因在于汉语的特性和教材的不同栏目有不同的目标设计和教学要求。教师需要把握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利用教材的梯度设计,让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得到发展。陈先云建议教师们要深入吃透教材,了材的编排意图和教学目标要求,这样才能更好地使用统编教材。对于一线教师而言,最重要的是结合学情,认清教学目标,明确“教什么”和“怎么教”。(记者 汪瑞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