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自清学者的文艺论著
艺术评论:扬州市歌舞剧院舞剧《朱自清》深度解读
由江苏省艺术评论学会联合主办的舞剧《朱自清》,在扬州市歌舞剧院上演,引起广泛关注。此剧因荣获舞蹈最高奖项“荷花奖”,实现了江苏省文艺院团舞剧最高奖零的突破而备受期待。观众普遍反映,该剧品质非凡,口碑极佳。近日,我有幸观赏了这部备受瞩目的舞剧,观后深感震撼,情绪久久无法平复。
舞剧的编导巧妙地以病生命垂危的朱自清的回望为引子,通过朱自清生命不同阶段的人生角色为段落划分,呈现出一个立体、、形象的朱自清。他知性的、感性的、血性的精神气质在不同背景下得以展现。
我们首先看到的是一个知性的朱自清。他以“新文学”为青年学子们打开了一扇扇窗,引导他们驰骋在古今交融的知识海洋中。战争的炮火打破了平静的校园和课堂,让他的课桌无处安放。
接着,我们看到了一个感性的朱自清,作为儿子,他与父亲之间的情感细腻而深沉。父亲为他拿下眼镜擦拭又小心戴上,那一幕父子间的无声纠缠,让人动容。特别令人印象深刻的是父子之间生命角色的互换,从搀扶学步到并肩行走,展示了生命的传承与不舍。
作为丈夫和父亲的朱自清,慈爱且充满烟火气。舞剧中,他与妻子儿女的家庭温馨场景令人难以忘怀。随着空报声的响起,家的温馨被残酷的现实打破。
我们看到了一个坚定的朱自清,作为友人,他激扬文字,与闻一多之间的惺惺相惜展示了文人骨子里的豪迈。闻一多的牺牲使他开始灵魂的自我叩问和质询,这段无声的三人舞,堪称全剧的,令人振奋。
音乐与画面的突然转变,带我们进入朱自清眼中的《荷塘月色》,那一瞬间,我们看到了他心中的桃花源,然而这终究只是幻想。最终,朱自清在妻子陪伴下,拒绝嗟来之食,坚定地在《抗议扶日并拒绝领取美援面粉》上签下自己的名字。那一刻的朱自清无比挺拔伟岸。
舞剧《朱自清》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多才多艺、情感丰富、坚定不屈的朱自清。他的生命虽然羸弱,但他的精神却是无比挺拔伟岸。观看此剧,让我深受启发,让我们明白,我们无法选择时代和背景,但我们可以选择自己的站立姿势。
作者:徐新华(一级编剧,盐城市文广旅局剧目工作室原),本文来源于扬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