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万里是什么诗人之一
追溯至汉代,大地上已开始了蔷薇的种植之旅。当时汉武盛世,上林苑中已可见蔷薇的身影。时光流转,至南北朝,蔷薇的种植已相当普遍,甚至被记载于《太平寰宇记》中。书中描述梁元帝竹林堂中的蔷薇种植情况,宛如诗中景象:“梁苑花开绽碧霞,繁星缀枝点点霞。”那些繁花似锦的蔷薇,被历代文人墨客吟咏成诗。从李白、白居易到元稹、孟郊等诗人,都有诗篇传世,记录着蔷薇的美丽。
蔷薇的色彩是其独特魅力之一。那红润鲜艳的色彩宛如佳人施粉,“腮红轻染花间露,娇颜红琉璃”。李白诗云:“锦绣似蔷薇。”不同的诗人从不同的角度赞美蔷薇的颜色,如同杨万里所说:“红与绿相扶疏,春色映辉入诗画。”那绚烂的色彩,如同霞光云锦,令人陶醉。
蔷薇之美不仅在于色泽,更在于其开放的时节。蔷薇花期多在初夏,此时春意阑珊。杨万里诗云:“虽道春光已逝去,蔷薇仍放绿荫浓。”蔷薇是春日最后的点缀,也是夏日初开的鲜妍。当绿意渐浓,群芳渐歇之时,蔷薇依然绽放其美,“夏莺千啭弄蔷薇”。正如高骈在《山亭夏日》中所描述:“满架蔷薇香四溢,夏日风光在此间。”蔷薇的美是一种温柔的美,那柔枝垂下的姿态仿佛在说:“多情芍泪,无力蔷薇卧晓枝。”诗人李冶也感叹到:“翠融红绽皆无力,斜倚翠色惹人怜。”雨中的蔷薇更是惹人怜爱,“朵朵精神叶叶柔,雨晴香拂醉人头”。蔷薇的美还承载着一种忧愁的情感。当春天离去时,“惜春长怕花开早”,蔷薇的开放成为春日最后的见证。在诗词的世界里,它代表着春天的结束和夏日的到来。蔷薇也是离愁的象征,“问后约、空指蔷薇”,代表着离别的愁绪和重逢的期待。蔷薇的凋谢也代表着生命的逝去和美好事物的陨落,“花残犹恋旧时香”,代表着无限伤逝之愁。在历代文人墨客的笔下如周邦彦的《六丑·蔷薇谢后作》中借花起兴写尽蔷薇之美、柔、愁。“正单衣试酒空惆怅客里光阴虚掷……”此词意境落寞含蕴悲慨词人借写蔷薇写尽人生幽独迟暮羁旅之愁……千古情思孤寂困顿皆融入生命的流逝与不舍的眷恋之中。
蔷薇之美不仅在于其绚烂的色彩和的姿态更在于其蕴含的情感和文化内涵。历代文人墨客用诗词记录下蔷薇的绽放与凋零也记录下人生的喜怒哀乐和悲欢离合。(文/郭林丽 图/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