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自清作者介绍以及他创作经典长谈的背景


慢时光中的温馨与幸福

闫语

来到鲁院的第二天,朋友邀请我去品茶。当茶香在舌尖轻轻升腾时,我顿觉,喝茶不仅是一种品味,更是一种对千百年茶文化的聆听。

陆羽的《茶经》记载的是茶的声音、情感,以及它的韵事。在大诗人华莱士·史蒂文斯的眼中,茶是大象皱巴巴的耳朵,是雨伞,是海和天空的阴影,它在时光中反复浸泡,释放着本真的心性。

真正懂茶的人,品茶需经过治器、纳茶、候汤、冲茶、刮沫、淋罐、烫杯、洒茶等工序。所谓的功夫茶,讲究的就是一个“慢”字。

文学也是如此,慢工出细活,诗歌、小说和散文,皆需精琢细磨。从前慢,一切都需要时间之手来精心打磨。

木心先生说:从前慢,车马邮件都慢。寄一封信,从投入邮筒到送达收信人手中,大约要花一周的时间,灼热的字迹温度不减,但如今写信的人已不多。古人所说的鸿雁传书比从前更慢,似乎只有紧急文书会快些,但实则也快不到哪里去。

从前慢,读一本书要逐字逐句地读,生怕漏过任何细节。不似现在,书写得快,读得也快,电子时代的故事和激情在流量的速度尽。

从前慢,打电话往往要走出去很远,才能找到打电话的地方。电话两端的悲欣交集源自想念,也源自一段遥远的距离。所有的人和事因距离的存在而保持朦胧的美感。

现实世界里的一切都是快的,但从前慢。我痴迷于这种慢,它会让某些事情逐渐变得清晰起来,像记忆另一端的童年那样触手可及。慢时光里的每一刻都仿佛被赋予了生命,就像书中悄然闪现的某个背影,提醒我想起曾经遇到过的人。这种慢只对个人有意义,它宽厚、包容,有时令人吃惊,可遇而不可求。

当我从慢时光中回过神来,看到女士对我微笑,并肩合影时,我惊奇地发现,时间在她身上仿佛静止了。很多年前,她海边拍摄的照片中的笑容如时间雕刻的水晶般明净。这颗被时间选中的水晶能战胜一切虚无,让一切景致折眼中。这时,我仿佛觉得时间的步履在她面前悄然止步,变成了诗。

一切都是那么美好而缓慢,就像阳光缓缓地照耀着大地,春风迎面吹来。在我刚迈进鲁院的那一刻,张俊平老师亲切地叫出了我的名字,所有的风尘仆仆瞬间被驱散。文学这部大书中,有多少璀璨的明灯和星辰将直接垂挂在我的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