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游戏就弹出已停止工作
北京儿童医院,作为我国的先驱三甲机构之一,最早一批开设儿童心理专科。至2024年6月,该医院为适应心理疾病发展趋势,在原有的儿童心身医学科基础上特别开设了针对青少年心理问题的专项——“拒绝上学门诊”。仅开业十个月内,该门诊已接诊近万人次。
儿童心理问题的种类繁多,包括抑郁、焦虑、双相情感障碍等。而青少年拒绝上学的问题背后隐藏的心理病因到底是什么?为何越来越多青少年面临这样的困境?
历经十个月的运营,“拒绝上学门诊”已成为家长们的热议话题。每逢清明假期结束后的第一天,北京儿童医院的挂号系统中该门诊的号源总是早早告罄。其中一位医师李瑛透露,首次就诊的患儿中有一名叫千千的14岁少女,因遭受校园选择拒绝上学。与此还有如佳佳这样的青少年,他们拒绝上学的理由或许只是源于一件小事,但背后隐藏的却是长期积压的焦虑与迷茫。学业压力的巨大负担让他们无法承受,只有手腕上的伤痕才能倾诉他们的痛苦。
李瑛医生指出,拒绝上学的现象在初中生和高三学生中尤为普遍,其次则是初三和高一的学生。这种普遍现象的背后隐藏的是孩子们的心理问题如焦虑、抑郁等。当孩子无法正常上学时,往往意味着其心理问题已经达到了中度以上的严重程度。
孩子的困境同样困扰着家长。儿童青少年的任何心理和情绪问题都可能引发拒绝上学的行为。据相关文献显示,全球约17.8%的儿童和青少年存在类似问题。而在我国,这一比例在儿童心身医学科普通门诊中高达20%-30%。造成孩子拒绝上学的因素涉及生物、心理、家庭和社会等多个方面,这让许多家长措手不及。
在“拒绝上学门诊”,家长们为了孩子的健康往往会放下工作前来求医。在治疗过程中,家长们对孩子的未来期待和焦虑成为治疗的首要障碍。李瑛医生强调,家长需要调整自己的期待并站在孩子的角度理解他们。他注意到,一些家长在寻求帮助时过于急切,期望孩子立刻回到学校,甚至采取手段孩子返校。这种做法反而会增加孩子的压力,适得其反。
在治疗过程中,李瑛医生注意到,如果全家过于关注孩子上学的问题,可能会使孩子的心结更加难以解开。他建议家长可以尝试不再过分关注这个问题,真正接纳孩子的情绪状态。当家长做到这一点时,孩子会自然地靠近家长。接下来,如何激发孩子的内在动力成为治疗的关键。医生们会制定详细的治疗计划,包括家庭活动安排和行为观察记录等,以帮助孩子逐渐恢复学习的动力。
在治疗过程中,许多家长往往只关注孩子的大进步,却忽视了微小的进步。实际上,这些微小的进步对于孩子的恢复至关重要。李瑛医生强调,家长应该放下对返校时间的过度期待,因为过度的期望可能会影响孩子的康复进展。许多接受治疗的孩子在一段时间后会有动力尝试重回校园,但有一半以上的孩子会再次退缩。为此,北京儿童医院推出了心理工作坊来帮助这些孩子进一步恢复社交能力、寻找家庭与学校的平衡点。在工作坊中,孩子们可以认识新的朋友、获得新的支持,帮助他们找到属于自己的延伸方式。对于那些不能返校的孩子来说,人生仍会继续。无论结果如何,孩子们都会收获属于自己的独特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