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向激励的反义词和近义词
到底要不要陪伴孩子完成作业?一位教育专家的观点
近日,关于家长是否应该陪伴孩子完成作业的问题引发了广泛的讨论。钱志亮教授在光明日报上发表观点,认为在目前的时代背景下,家长陪伴孩子完成作业有其必要性,但关键在于如何正确地陪伴。
教授指出,孩子们如今面临着更高的学习要求和更多的诱惑,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离不开家庭教育的训练。对于小学低年级的孩子来说,他们的自控能力有限,容易受外界干扰,家长的陪伴可以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种陪伴并非全程紧盯,而是适度的监督和引导。
在陪伴孩子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家长需要建立一个固定的学习环境,让孩子形成心理地点定向。还需要建立固定的作业流程,让孩子按照流程自觉地完成作业。教授建议,家长可以在孩子的案头贴一张行为流程表,帮助孩子逐步养成独立学习的习惯。
教授强调,家长陪伴孩子写作业应当认真有效,不仅要“人在”,还要“心在”。家长需要远离电子产品,营造学习氛围,给孩子树立榜样。要避免分散孩子的注意力,减少干扰,让孩子在静谧的环境中学习。
到了二、三年级,家长需要逐步放手,让孩子独立检查作业,自己安排作业时间与节奏。家长要用欣赏的眼光发现孩子的优点并及时反馈,激发孩子的内驱力,让孩子为自己的作业负责。
对于何时放手让孩子独立写作业的问题,教授表示,这需要根据孩子的年龄、性别、自律能力、自驱力、独立性和性格特点等因素来灵活调整。女孩子在三年级左右基本可以独立自主自觉学习,而男孩子则可能需要到初二左右才能完全明白学习的真正意义。
教授强调,父母不仅要做好孩子学习的支持者,为他们提供必要的学习空间和条件,还要做好孩子成长的监护人,引领他们走正道、做好人。父母自己也需要不断学习,与孩子共同进步。陪伴孩子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家长要真正理解孩子的成长需求,以稳定的心态和极大的耐心去陪伴他们。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达到陪伴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