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机不可失的故事


当你无意识间解锁手机,第108次刷新空无一人的消息列表;当你在深夜沉迷于短视频,直到屏幕映照出你的黑眼圈和泛红的眼眸;当你甚至在洗澡时都舍不得离开手机太远——恭喜你,已融入这场全民“电子驯化”的潮流。我们总觉得自己掌控着手机,却不知,这场看似自愿的狂欢,正在无形中把我们束缚在一个难以挣脱的里。而那束缚的钥匙,早已被我们悄无声息地交给了发光的屏幕。

有人戏称现活是“手机在人在,手机亡人亡”。这句话虽然带有调侃之意,却准确揭示了当代人的生存现状。我们甘心成为手机的“奴仆”:充电线成为我们的无形牵引绳,电量百分比成为我们情绪的晴雨表,APP推送的小红点成为我们难以摆脱的焦虑之源。曾有网友自嘲:“过去觉得被绳子拴住的狗可怜,现在发现自己连狗都不如——狗是束缚,而我却是主动陷入电子枷锁,还乐在其中。”我们在充电的同时玩手机,不就像是被电流“��1抓住的现代犬类吗?

更荒诞的是,我们与手机的关系已经超越了简单的工具与使用者关系。曾经,“不离不弃”用来形容夫妻间的深情厚意;如今,这个词却成了描述手机与人类共生关系的写照。有人曾做过实验:仅仅将手机锁进抽屉两小时,就会让人感到坐立难安、魂不守舍。有人在聚会时,目光始终离不开手机,面对面的交流变得苍白无力。甚至我们的生理需求也开始向手机“妥协”——没有手机的厕所如同禁地,仿佛错过五分钟的手机时间,就会失去整个世界。这种近乎病态的依赖,让我们逐渐失去了与现实世界对话的能力。

细想古人成语“机不可失”,如今竟然成为精准的。不过这里的“机”并非指以前的机遇,而是指让人欲罢不能的手机。我们在信息的洪流中沉浮,在虚拟社交的泡沫里寻找存在感,看似拥有整个网络世界,实际上却失去了真实的生验。手机本是我们生活中的便捷工具,却在不知不觉中成为我们生活的主角。它耗尽了我们的电量,也耗费着我们的精力与情感。

然而这场“电子驯化”并非无法改变。当我们意识到手机正在“反客为主”,或许应该尝试重新夺回生活的主动权。我们可以设定一些“无手机时刻”,比如散步时享受晚风拂面,阅读时沉浸于文字的温度;我们也可以尝试关闭社交软件的消息提示,把注意力重新放回真实的人际交往中。毕竟,相比于屏幕里虚幻的“天长地久”,现实世界中触手可及的温暖与真情,才是真正值得我们珍惜的“机不可失”。让我们从手机的世界里走出来,重新感受生活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