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崇春江晚景的解释压炸了我本人的脸哎呦压榨了本脸


小学三年级的孩子们已经开始通过网络课程学习苏轼的名篇《惠崇春江晚景》(其一)。其中的诗句“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已经被孩子们熟记。对于孩子们的好奇提问,“惠崇是谁?”老师们或许只会简单介绍:“惠崇是北宋时的名僧。”但鲜少深入探讨惠崇的更多事迹。今天,《慢读》将带领大家了解建阳人惠崇的春景。

一、苏轼眼中的惠崇

让我们先从苏轼的这首诗说起:

1084年,正值苏轼流放途中,他饱含深情地给皇帝呈上了《乞常州居住表》,表达归隐之愿。虽然申请表格如同石沉大海,但他并未放弃。年末,再次提交《再上乞常州居住表》。不久,他终于得到批准,准许在常州居住。随着宋神宗的逝世,剧情发生反转。少年宋哲宗即位,其祖母高太后听政。高太后对苏轼颇为欣赏,因此苏轼得以重用,并被派往登州(今山东蓬莱)任职。不久,又升迁至礼部郎中,赴汴京任职。在这一路上,苏轼结交了众多友人,其中就包括诗僧惠崇。在江阴(或说是回到汴京之后),苏轼看到了惠崇和尚留下的两幅名画《春江晚景图》(另一称《春江晓景图》)。其中,“鸭戏图”与“飞雁图”是苏轼题诗的对象。

二、诗僧惠崇

那么,是谁的画作能让苏轼为之题诗呢?这位主人公便是我们的重点——惠崇。

惠崇,福建建阳人,是宋初著名的“九诗僧”之一。这“九僧”除了惠崇,还有剑南希昼、金华保暹等。他们擅长五律,多以生活琐事与自然小景为题材,崇尚白描,追求精工莹洁。

历代文献对惠崇的诗歌造诣赞不绝口。司马光在《温公续诗话》中称赞他的诗句“剑静龙归匣,旗闲虎绕竿”。明代文人胡应麟在《诗薮》中更是高度赞扬了惠崇的诗句,尤其是与春天有关的诗句,如“阴井生秋草,明河沏晓迟”。

三、画僧惠崇

除了诗歌,惠崇还擅长绘画。他的画作受到了许多著名文人的赞誉。

沈括,那位古代的科学家和书画理论家,在《图画歌》中赞美惠崇的画作“小景始创于惠崇,有所谓‘惠崇小景’之称”。苏轼的弟子黄庭坚也曾被惠崇的画艺折服,他在诗中写道:“惠崇笔下开江面,万里晴波向落晖。”

王安石也极为推崇惠崇,他的弟弟王安上曾取出一幅惠崇的山水画,王安石观后当场作诗赞美。

四、惠崇的“春色”

遗憾的是,那两幅让无数文人为之倾倒的《春江晚景图》已经失传。但我们仍可通过欣赏惠崇的其他画作来领略他的艺术魅力。今天,《溪山春晓图》便是我们了解惠崇“春色”的一扇窗口。

这幅画作呈现的是江南山水的美景:山峦起伏,林木葱郁,渔舟初放,飞鸟啼鸣。画面呈现出空灵邈远的感觉,是惠崇画作的典型特色。

历史上许多著名文人都曾仿照惠崇的画作,其中包括元代的倪瓒,明代的沈周和董其昌等。清代皇帝乾隆也在《溪山春晓图》上留下了他的墨宝。

通过今天的介绍,希望大家能更深入地了解这位诗僧画家惠崇及其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