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纸伞的意义与价值
油纸伞作为传统文化的象征,频繁出现在电视剧如《步步惊心》、《知否知否》、《古剑奇谭》等中。一把油纸伞,见证春夏秋冬和人生悲欢离合,足以彰显其古时的重要性。然而现今,使用油纸伞的人已不多。
从上世纪50年始,西洋伞逐渐在普及,而油纸伞则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传统的油纸伞制作手艺也面临失传的危机。像“苏恒泰”这样的老字号,其油纸伞曾受到梅兰芳等名人的青睐,如今仍在努力传承这一传统工艺。
苏峰是这一传统工艺的传人,他深知制作油纸伞的复杂过程。为了还原传统的工艺,他历经三年的试验,找回负责桐油的老师傅,终于研发出持久的桐油配方。这样的手艺被认定为湖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甚至作为国礼赠送给外国友人。
苏峰强调,制作一把好的油纸伞不仅是传承信誉,更是对姓氏、招牌的维护。这一理念贯穿于油纸伞的制作过程中。其实,对于伞的制造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传说中的鲁班妻子云式。云式为了使丈夫在外工作时能遮雨,首创了伞的原型。随着纸张的出现,人们开始在纸上刷桐油以防水,文人雅士还会在伞面上题诗作画。历经一千多年的发展,制伞工艺愈发精湛,工序复杂繁琐,每一把油纸伞都是匠心独运的结晶。
制作一把油纸伞需要时令和手艺的结合。选竹是第一步,需要在秋冬时期挑选肉厚的老竹,经过浸泡、蒸煮、晾晒等工序后制作伞骨。伞面则是将裁好的皮纸经过浸泡后糊在伞架上,经过修边、定型、曝晒等步骤,最后在夏天刷上桐油汁。每一把油纸伞都是经过漫长过程的精心制作,可以用一辈子。
每一项非遗文化都需要我们耐心学习和传承。我们应该珍惜这些经过时间沉淀的文化遗产,去学习和传承传统工艺,体会匠人精神。了解油纸伞的制作过程和历史,不仅可以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传统文化,也可以让我们更好地传承和发扬这些文化瑰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