猿人影视文化有限公司
在经历了一段延长的假期后,各地中小学依然处于停课状态,但教学并未因此停下脚步,而是采取了“停课不停学”的在线教学模式。作为一名中学语文教师,我深知学习的形式和机会是多种多样的。在我看来,观影也是语文学习的一种重要方式。虽然在家听网课和完成作业很重要,但也不能忽视电影这一“第七艺术”带给我们的快乐和美感。努力结合两者,可以让我们成为更有趣、更全面的人。
值得一提的是,2017年发布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了“跨媒介阅读与交流”的任务群,将电影纳入了语文学习的重要载体。观赏电影不仅能带来美的享受,还能提升心灵境界。
虽然“如何看电影”似乎是一个门槛,但实际上并不需要过于复杂。对于大多数人来说,看电影首先是为了享受故事。我们可以借鉴从小接触的叙事文学经验,将其应用到电影观赏中。对于中学阶段的学生来说,不必过于追求电影的专业知识,从“人物”和“主题”入手就能收获颇丰。
以彼得·威尔的《死亡诗社》为例,这部电影塑造了一位充满激情的文学教师形象,让师生们产生共鸣,同时也传递了诗歌教育的意义。黑泽明的《罗生门》通过多视角讲述故事,深入挖掘人性中的美丑,影片结尾的婴儿象征了人性的希望。
电影不仅是故事,其组成的基本单元是“镜头”。与书本不同,电影有时效性,需要了解镜头的基本知识和美学特质。不同景别的镜头如大远景、远景、中景和特写等,都有其独特的表达作用。塞尔吉奥·莱昂内的西部片中,特写镜头常常用来表现角色的眼神和内心。
除了镜头,电影中的音乐也是不可或缺的部分。好的音乐是经典电影的灵魂。在电影中,音乐不仅是背景,更是故事的组成部分。比如,《银河护卫队》用老歌串联起整个故事,让观众在太空中找到“落脚点”。
作为综合性媒介,电影也是了解传统文化和异域文化的重要载体。我们在观看电影时要学会发现不同文化的交流和碰撞。《饮食男女》展示了中庭关系的特点,而袁和平为《帝国》设计的武术动作则展示了元素与文化的融合。电影在人类命运共同体中成为共同的语言,不同的悲欢可以通过电影来交流和感知。
(注:本文作者为XXX,责任编辑:陈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