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三棱柱体积公式推导
最近,由自主研发的全球首个漂浮式风渔融合项目“国能共享号”成功收获了首批高质量大黄鱼,这标志着“绿色能源+蓝色粮仓”融合发展的新模式取得了重大突破。
该项目于2024年6月28日正式投产发电,创造了“浮式风电+深海养殖”的海洋经济开发新场景。该项目位于莆田南日岛海洋牧场示范区,采用深远海漂浮式风电与渔业养殖一体化设计理念,其所处海域离岸30公里,水深35米,空间广阔,水流快速,为高质量水产品养殖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这批大黄鱼于2024年4月投放,一个养殖周期结束后,预计产量达到4500千克,经济效益可观。
这个创新平台由“漂浮式风机+养殖网箱”组成,是全球范围内的首次实践。其中,风电机组达4兆瓦,在负荷发电状态下,每小时可产生4000千瓦时的电量,单日满负荷运转可达96000千瓦时,相当于供应4.25万人一天的生活用电。平台采用三立柱半潜式结构,形状为三棱柱,具有高效的能源利用和生态养殖功能。
该平台配备了先进的智能化深远海养殖设备和技术,包括网衣清洗机器人系统、自动投喂系统、海洋环境监测和鱼体监测系统。这些设备和技术可以远程监控鱼体成长状况、自动投喂饵料等,有效降低劳动强度,提高养殖效率。在这个平台上养殖的大黄鱼,仿佛置身于“健身房”,肉质更加紧实,同时出现“野化”现象,口感接近野生水平。
海事局也对该项目进行了全面的保障。一是制定了《漂浮式风渔融合平事安全监管指引》,明确了选址、建设、运维全过程的海事监管要点。二是提升运维作业安全,运用船舶交管系统做好海上交通,确保风电运维船舶的安全出海。三是加强现场监管,安排海巡船艇在关键环节进行巡航警戒,并定期开展漂浮式风机的巡航检查。
未来,莆田海事局将继续做好该项目的监管与服务,助力风电及养殖产业向深远海发展,推动海上风电清洁能源、深海养殖等新业态的安全有序发展。这一创新实践不仅展示了在新能源和海洋经济领域的实力,也为全球范围内的类似项目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