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凤千字科普:三伏是夏至后最热的天吗(详细资料介绍)

芒种与夏至:自然节奏中的农事与生活礼仪
摄影师陈禹记录下了浙江省绍兴市十里荷塘的美丽景象,为我们展示了一幅生动的芒种时节画卷。随后,摄影师王文杰则用照片捕捉了山东省临沂市临沭县苍马山麦田的壮观景色。随着今年六月六日的到来,太阳行至黄经75度,“芒种”如约而至。这正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九个节气,标志着仲夏时节的开启。另外在今年夏至这一天,太阳行至黄经90度。下面就让我们一同领略这两个节气的风采吧。
芒种时节,田野间一片繁忙景象。“麦陇无际平”,芒种是典型的反映农业物候现象的节气。夏熟作物需要收获,夏播秋收作物则要下地,春种的庄稼也要管理。正如《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所说:“芒种,五月节。谓有芒之种谷可稼种矣。”田间处处呈现出一派忙碌的景象。在古代,芒种分为三候:“一候螳螂生;二候鵙(jú)始鸣;三候反舌无声。”
进入芒种时节,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开始进入黄梅时节,梅雨天气带来持续的阴雨、雨量增多、气温上升以及空气湿度加大。虽然梅雨对水稻、棉花等作物的生长有利,但阴雨日多也容易导致室内物品生菌发霉,需要注意通风晾晒以防潮。各地在芒种时节也有不同的风俗活动,如皖南的农事习俗安苗,以及贵州东南的打泥巴仗节等。
夏至则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被确定的节气之一,标志着炎热的夏季正式开始。夏至这天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中的最北端,北半球白昼时间达到极限。夏至后太阳直射地面位置逐渐南移,北半球白昼日渐缩短。“不过夏至不热”“夏至三庚数头伏”,虽然夏至期间气温较高,但并非一年中最热的时候。此时作物生长迅速,需水较多,因此降水对农业产量影响很大。伴随夏至而来的还有各色美食,其中夏至吃面是很多地区的重要习俗。
通过摄影师的镜头和文字的描述,我们感受到了芒种与夏至这两个节气背后的自然节奏和农事生活礼仪。这两个节气不仅反映了自然界的节律变化,也展现了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在这个挥汗如雨的大忙时节里,人们用辛勤的劳动与汗水收获果实、培育梦想、迎接希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