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喜庆的歌曲都有什么


作者:深瞳音乐,撰写人:楚青舟

1987年的春节联欢晚会,是费翔的舞台。一曲《冬天里的一把火》点燃了祖国的大江南北,长春作为东北地区的大城市也未能幸免。当时只有半岁的他,自然无法对这场席卷全国的留下深刻印象。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三十多年后,他也走到了长春,走向了北京,站在费翔曾经起舞的舞台上,演绎自己的《新春蹦蹦》。

春晚已经举办了四十多年,从第一届正式晚会算起。不论岁月如何变迁,春晚始终是最具代表性的文艺舞台。同样,春晚的歌曲选择也离不开流行音乐的大环境,因此我们总能在其歌声中,感受到流行音乐的脉搏,见证华语乐坛的变迁。

从费翔到“老舅”董宝石,音乐传播的方式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视频化传播改变了流行音乐的内容,节奏感、舞蹈编排、歌词设计等方面都受到了影响。音乐作品从单纯的输出走向共创完成,越来越多的音乐人创作时就已经将视频化传播考虑在内。老舅的《新春蹦蹦》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其兔子舞明显为短视频“跳舞挑战”而设计,用户会主动进行UGC二度创作,赋予作品新的内涵和意义。

音乐始终是社会情绪的共振器,无论是毛阿敏的《思念》还是袁树雄的《早安隆回》,它们都是当下社会情绪的直接反映。每首歌不一定都需要反映大的社会情绪,但从产业层面来说,流行音乐如果在社会情绪中缺位,其在社会中的存在感自然会降低。华语乐坛需要培育出更多反映社会情绪、被歌迷喜爱、既传唱得开也留得下来的金曲。

回顾华语乐坛的历史,三四十年前,港台音乐是当之无愧的重镇。但如今,复兴华语乐坛的重担更多地落在了内地原创音乐的身上。近年的春晚,鲜有港台市场的新金曲。内地音乐人的作品逐渐崭露头角,从李健的《风吹麦浪》到黄绮珊的出色表现,内地原创音乐确实在持续崛起。优秀的表演者仍然缺乏,这是内地音乐产业需要面对的挑战。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加速,内地原创音乐工业化体系正在逐步建立。越来越多的优秀创作者崭露头角,不仅仅是周深这样的新一代歌手受到瞩目。新出现的歌曲类型和元素如国风音乐也越来越受到欢迎。《新春蹦蹦》等歌曲的成功就是这种趋势的证明。尽管内地原创音乐仍面临许多挑战和问题需要解决,但其发展趋势值得期待。对于未来的华语乐坛复兴充满信心并期待更多优秀的表演者出现迎接这个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时代。在李谷一老师的高歌猛进下我们知道音乐的路上每一步都需要勇气与创新去追逐更广阔的舞台和更深的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