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常见昆虫有哪些


即将到来的清明小长假,正值万物复苏、生机盎然的季节,也是毒虫活跃的时候。对于喜欢户外活动尤其是森林游玩的市民来说,了解并防范一些常见的森林毒虫至关重要。今天,我们为大家总结了五种常见的小毒虫,提醒大家在游玩时切勿掉以轻心。

森林毒虫第五名:毛毛虫。这类昆虫一般呈鳞翅目,不咬人,但其体表生长的毒毛却足以让人。一旦被其毒毛刺入皮肤,就会释放毒素,导致局部红肿、刺痛甚至化脓溃烂。对于毛毛虫的防治,一旦被蛰伤,需立即在放大镜下观察,用胶带将毒毛粘掉,并避免用手搔抓。

森林毒虫第四名:黄蜂。夏季是黄蜂的活跃期,其身上携带的一根有力的长螫针会在受到攻击时释放毒素,引发过敏反应和毒性反应。黄蜂蛰伤后需立即用碱性水冲洗伤口,严重者需及时送医治疗。

森林毒虫第三名:隐翅虫。隐翅虫体型细长,被打死后其体内的毒液会流出,对造成伤害。接触其毒液后,皮肤会出现红斑、水泡甚至糜烂。防治方法是避免拍碎虫体,应立即清洗皮肤或涂抹碱性溶液。

森林毒虫第二名:恙虫。恙虫体型微小,喜欢叮咬潮湿处。被恙虫叮咬后,大部分人会形成黑色焦痂。恙虫传播的病原体为东方立克次体,可能引发高热及多种器官损害。预防恙虫叮咬,应注意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减少部位,一旦出现高烧不退、腰部等部位出现焦痂,应及时就医。

森林毒虫第一名:蜱虫。蜱虫体型呈长卵圆形,善于吸血,饱食后身体可胀大如黄豆大小。蜱虫可传播多种疾病,如森林脑炎等,严重者可致人死亡。预防蜱虫叮咬,需穿着紧口、浅色、光滑的长袖衣服,避免长时间皮肤。一旦被叮咬,应立即就医,切勿自行取出。

在此提醒大家,到野外活动旅游时,提前注射免疫森林脑炎是非常重要的。接种森林脑炎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1. 接种对象为居住在有森林脑炎发生地区或进入该地区的人员,年龄在8岁以上。

2. 可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力,用于森林脑炎的预防。

3. 基础免疫需要接种两剂,间隔14天完成,之后可在流行季节前加强免疫一次。

4. 近期有感冒症状或口服消炎抗病物者,需在症状消失或停一周后接种;近期接种其他者,需间隔半个月后接种;注射免疫球蛋白者,需间隔一个月后接种。近半年备孕者不建议接种;有过敏性疾病者禁止接种;癫痫、及哺乳期妇女禁止接种。

5. 接种后三天内禁止饮酒、吃海鲜,并注意针眼处避免沾水。

黑龙江省森工总医院作为隶属于黑龙江省森林工业总局的三级甲等医院对各种森林疾病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和理论。如果您需要接种或咨询相关问题,可以联系以下机构:

-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地址:哈市香坊区新村三叉街8号,咨询电话:0451—82108018。

- 黑龙江省森工总医院:地址: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香坊区和兴路32号,毒虫中心咨询电话:0451—8213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