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穆朗玛峰简介50字左右
近日,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的王成善院士团队在知名学术期刊《Nature Geoscience》上发表了一项重要研究成果,文章标题为“河流袭夺对珠穆朗玛峰近期隆升的加强作用”。
自1852年珠穆朗玛峰被公认为世界第一高峰以来,关于这座山峰的高度及其成因一直是地质学家们关注的焦点。早在1953年,人类首次成功攀登这座高峰,而在2020年,科学家完成了最新的海拔测量,结果为8,848.86米。不同于登山家对山顶的向往,地质学家们更热衷于探寻其背后的深层奥秘——这座山峰为何如此高耸入云?
众所周知,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的碰撞是喜马拉雅山脉及其一系列高峰形成的主要原因。这一自然现象并不能完全解释珠峰的高度异常。比较珠峰与世界其他高峰如乔戈里峰、干城章嘉峰和洛子峰的高度差异,不难发现珠峰的高度差异显著。这种显著差异可能意味着珠峰存在一种特殊的隆升机制。为了揭开这个谜团,王成善院士团队与国内外研究者展开合作。
经过长时间的野外科学考察,研究团队发现珠峰地区存在一个特殊的科西河流域。这个流域上游的朋曲位于青藏高原,呈东西走向;而下游的阿润河则穿越喜马拉雅山脉,呈南北走向。对比研究这一河流系统的上下游特征发现,科西河当前处于不稳定状态,可能是由于古老的阿润河通过袭夺(即抢夺水流)朋曲的结果。为了更好地理解这一过程,研究团队结合野外考察结果、水力侵蚀模型和非线性反演方法,重建了古阿润河袭夺朋曲的过程。最佳模拟结果揭示了一个关键时间点:大约8万9千年前发生的河流袭夺事件导致下游河流开始快速下切,最高下切速率达到每年12毫米。这种下切不仅降低了河道的高程,还因均衡反弹效应导致周围岩石。这种反弹效应增加了珠峰的隆升速率每年约0.2至0.5毫米,导致珠峰增加了异常高度约达数十米之多。这一过程不仅影响了珠峰本身,还影响了周边的高峰如洛子峰和马卡鲁峰,它们隆升幅度与珠峰相似,在高峰排名中有所上升。
虽然构造活动仍是控制珠峰高度的主要因素之一,但这项研究揭示了一种新的山峰隆升机制——河流袭夺的影响。这种现象在喜马拉雅造山带以及其他造山带中广泛存在。考虑其对山峰隆升的贡献将有助于科学家更全面理解造山带的演变和高峰形成过程。这一重大发现对于我们认识地球科学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