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声字10个常见字
一、汉字简化后失去了表音功能
许多原本形声兼备的汉字,在简化后失去了其表音的功能。这正是汉字与其他文化的一个显著区别。例如:
際(际)、價(价)、標(标)、僅(仅)、歡(欢)等字,在简化后都失去了原有的表音结构。
二、简化过程无理,结果让人困惑
有些汉字的部首在简化过程中被毫无道理地替换,使得原本优美的汉字变得难以辨识。例如:
鳳(凤)、風(风)、漢(汉)等字,其部首被替换后,使得这些字看起来不伦不类。
三、汉字简化割裂了体系
许多汉字自成体系,但常用字的简化却割裂了与非常用字的联系。这导致学习简化字的人很难记住使用频率较低的字。例如,会写“扑(撲)”但不会写“璞”和“蹼”,会写“还(還)”和“环(環)”但不会写“寰”和“鬟”。其他如:仅(僅)、谨、瑾、盘(盤)、磐、牺(犧)等字,也因简化而被割裂。
四、简化后的字形笔画丑陋
许多原本方正美观的汉字,在简化后字形变得极为难看。例如:讠(言)、钅(金)、车(車)等偏旁,以及汉(漢)、刘(劉)等字的简化,都使得字形变得不美观。
五、合并偏旁,字义混淆
有些汉字的简化方式让人摸不着头脑,如“貓(猫)”和“豬(猪)”简化后都与狗类相似,这种简化方式容易让人产生混淆。
六、同音字合并,字义混乱不堪
汉字本有精确分工,但在简化过程中,人为地将同音字合并,导致字义混乱。例如:
后:原为前后皇后的意思,现在却被简化为一个无法明确表达原意的字。
发:原为发现和头发的意思,现在却难以区分。
面:原为面部和面粉的意思,简化后也产生了混淆。
板:原为木板和老板的意思,简化后也产生了类似的混乱。
七、汉字切割毫无道理,音形皆受损
有些汉字的简化方式毫无道理,如将掛(挂)、蠍(蝎)、槨(椁)、櫬(榇)等字进行切割,导致音形皆受损。
八、简化后出现表音错误
有些汉字的简化过程现了表音错误,如鄰(邻)和賓(宾)。这些字的韵母在简化后发生了改变,容易让人读错。
九、不必要的简化
有些字的笔画本不多,完全没必要进行简化。例如:減(减)、涼(凉)、於(于)、時(时)等字,简化并没有必要。
十、降低汉字的可识别性
汉字简化后,使得原本差别较大的字变得非常相似,导致人们经常搞混。如鳳(凤)和風(风)、厲(厉)和歷(历)等字,在简化后非常相似,容易让人分辨不清。特别是姓名中的“凤”和“风”,一旦写得稍微潦草,就容易让人误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