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志摩写的再别康桥原文
很多人喜欢将古诗与现代诗进行对比,进而贬低现代诗的价值,但这样的比较并不公平。从我国最早的诗歌《弹歌》开始,历经了至少上千年的演变,才迎来了唐诗的巅峰。而现代诗,则起源于清末。
尽管现代诗在精品数量上无法与古诗相提并论,但事实上,许多现当代诗人已经创作了许多令人心动的作品。如徐志摩的《再别康桥》、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席慕容的《一棵开花的树》,以及顾城的《远和近》、卞之琳的《断章》,它们都是现代诗中的佼佼者。
本期要为大家介绍的是一首不可错过的现代诗,那就是余秋雨的《我在等你》。在当代文坛,余秋雨先生的文学造诣深厚,备受瞩目。有人曾戏言金庸先生只会写小说而不会写文章,而余秋雨先生则以幽默的方式回应说:“就算我不会,但浙江还有鲁迅和我。”贾平凹对余秋雨的评价更是赞誉其为百年难得的人才。尽管余先生擅长散文,但他写起诗来也同样出色。让我们一同欣赏他的《我在等你》(节选):
炊烟升起时,我在门口静静等待;夕阳落下时,我在山边凝望。叶子黄了,我在树下守候;月儿弯弯,我在十五等待。细雨纷至沓来之际,我在伞下等你来;流水冻结之时,我在河畔徘徊。生命疲惫之际,我在天堂等候;我们老去之时,我在来生相约。
这是一首充满情感的诗歌,当初年少时读到它,被通篇的排比句式所吸引;而到了中年,则能深深理解其中的酸甜苦辣。这首诗描绘了八个场景,每个场景都熟悉而亲切,组合在一起则成为一首生命的恋歌。
对于少年时期的恋人来说,这首诗可以用来表白。连续的“等你”让人眼前一亮,爱情的魅力在于“相见时难别亦难”,而最美好的时刻则是相聚的瞬间。对于很多人来说,“等”就是最好的表白。黄昏时的等待是盼归的深情,细雨中伞下的等待是不畏艰难的坚定;时间的推移见证了叶儿黄了、月儿弯了、流水冻了的变化。最后两句则表达了用一生去守护的痴情。诗人以散文式的层次感铺陈全诗,浪漫而又充满岁月的厚重感。
历经岁月的磨砺,少年时期的爱情在中年后转化为夫妻间的相濡以沫。对于中年夫妻而言,炊烟、夕阳、细雨都成为了生活中最平凡、最真实的点滴。这时的爱情不再需要华丽辞藻的修饰,只需要一句简单的“我会等你”,便能抚慰生活的压力。
到了晚年,这首诗变成了一首回忆之歌。青春时的等待、中年时的相濡以沫,在晚年时则转变为“我在天堂等你”和“我在来生等你”的深深眷恋。最后两个“等”,让时间无情地在爱情面前显得微不足道,也让终将在岁月长河中的我们会心一笑。
这首现代诗虽然无一华丽字眼,寥寥数句,却充满感染力,将一生的痴恋描绘得淋漓尽致,这正是余秋雨的独特魅力。亲爱的读者,你们喜欢这首现代诗吗?欢迎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