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算这一年是平年还是闰年
细心的读者会发现,每过四年,我们就会遇到一个特殊的年份——闰年。在这一年里,2月会有29号这一天,而其他年份则只有2月28号。
为了理解这一规律,我们需要明白闰年的定义:如果一个年份可以被4整除,那么这一年就是闰年。相反,如果不能被4整除,那就是平年。例如,2021年不能被4整除,所以是平年;而2020年可以被4整除,所以它是闰年。
对于像1700、1800、1900和2000这样的世纪年,它们都能被4整除,却并非每百年都是闰年。为什么只有2000年是闰年呢?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先要了解人类为何需要设立闰年。
闰年的设立是为了弥补人为规定的纪年法与地球公转实际周期之间的差异。纪年法规定一年为365天,但实际上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圈需要的时间是365天5小时48分46秒(即一个回归年)。我们的纪年法每年比实际公转时间少了约5小时48分46秒(即约一天)。为了弥补这一差距,每经过四年,我们会选择在二月增加一天作为闰日,也就是每年的二月会有第29天。然而这种计算方式并不完全准确。实际上,每经过四年我们多计算了大约一天的时间,而到了经过整百年的时间节点,我们必须舍弃其中的一些闰年才能使历法准确回归接近真实的地球公转周期。因此像17世纪和18世纪的整百年并没有设置闰年。然而到了整百年时如能被整除则为闰年(如遇到特殊情况需要具体分析)。这是为了修正因简单的四年一闰制度所带来的误差累积问题。举例来说在长达约四百年的时间里我们实际上会多计算大约三天的时间因此在这四百年的时间里我们只需要设立大约九十七个闰年而不是一百个因此我们在四百年的周期里要去掉三个世纪的闰年以符合实际情况。至于更深入的误差修正和未来的计算问题我们可以留给未来的学者去解决。现在我们所需要知道的是基本的规律:四年一闰百年不闰四百年再闰以此应对大部分情况就足够了。至于更远未来的问题则需要我们留给子孙后代去解决因为在我们今天所知道的范围以外很多事情可能已超越了我们的预测与想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