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样才能生男孩子的方法
四十年前,若未能生育男孩,则被视为绝子断孙之痛,因此必须生育至有男孩为止。
三十年前,尽管新一代人的观念有所改变,不再过分执着于生男孩,但老一辈的人仍然心心念念想要抱孙子。以我们村的李婶为例,她头胎生下女儿后,婆婆脸上阴云密布,终日催促她继续生育,直至生出男孩。李婶在承受身体与心理压力的两年后又怀了第二胎,内心期盼着能生下男孩,但命运却再次和她作对,依旧是个女儿。这次,婆婆的怨言更多了,逢人便指责李婶肚子不争气。李婶心中的委屈难以言表,眼泪时常在眼眶里打转。
李婶的丈夫比较开明,认为女儿同样贴心,两个女儿也很好。但婆婆的念叨如同魔咒一般,不断在耳边响起,甚至影响丈夫的态度。在压力和期盼下,李婶第三次了。
从开始,婆婆就四处寻找生男孩的偏方,李婶尝试。李婶虽然感到恶心不适,但为了家庭和睦,仍然坚持下来。终于在生产那天,一家人在产房外焦急等待。当护士告知是个男孩时,婆婆欣喜若狂,感慨终于有了后代。李婶看着这个来之不易的儿子,以及身边懂事努力的两个女儿,内心五味杂陈。
时光荏苒,孩子们逐渐长大。两个姐姐懂事体贴,总是让着弟弟,家里有什么好吃的、好用的都先紧着弟弟。弟弟却被家人惯得无法无天,要什么有什么,脾气还特别差。他不认真学习,常常调皮捣蛋,让老师频繁找家长。李婶开始犯愁,看着不成器的儿子和懂事努力的两个女儿,她开始反思当初拼命生这个男孩的决定是否值得。
如今,两个女儿都考上了好大学,在城里找到了好工作,对家里非常孝顺。而儿子呢,高中没读完就辍学,整天游手好闲,还沾染了一些坏习惯。当李婶生病住院时,两个女儿忙前忙后、出钱出力,而儿子却很少来探望。村里的人也开始议论纷纷,对李婶当初执着生男孩的做法表示质疑。
真的有必要如此执着于生男生女吗?难道只是因为传统观念里男孩能传宗接代就可以不顾一切追求生男孩而忽视孩子的教育和培养吗?这是否反映了某种深层次的社会问题?值得人们深入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