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杨柳是汉代乐府曲名内容多叙离别之情


“美丽红桥,春风醉柳传情长”主题分享活动进行中

古诗《折杨柳》是唐代张九龄的传世之作。诗中的杨柳不仅仅是离别的象征,更是情感的寄托和生命的象征。在古人眼中,杨柳摇曳的身姿,宛如离人的柔情,成为了众多诗人吟咏的对象。下面就让我们一起领略一下这首诗的魅力吧。

诗歌的首句,“纤纤折杨柳,持此寄情人”,将情感寄寓在柳枝之中,传达出深深的眷恋之情。第二句“一枝何足贵,怜是故园春”,从手中的柳枝联想到满眼的春色,抒发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接下来的诗句通过描绘春景的流逝,隐喻岁月的无情和人生的变迁。特别是最后一句“更愁征戍客,鬓老城边尘”,情感更是升华到顶点,展现了别离的痛苦和对未来命运的忧虑。整首诗既表达了对自然的感慨,又流露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慨,情与景融为一体,诗意深远悠长。

在众多关于折杨柳的诗篇中,《折杨柳》独树一帜,从独特的角度展现了这个题材的独特魅力。它不是从攀折的新旧痕迹中抒感,也没有从摇曳的柳浪中找寻灵感,而是紧扣诗题《折杨柳》,深入挖掘送行人手中的折柳所蕴含的情感和意义。这种正面的深入开掘使得这首诗具有独特的艺术个性。正如诗人所言:“谢朝花于已披,启夕秀之未振”,正是这样的创新和突破使得艺术之树常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