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净沙秋思》中心主旨


《天净沙秋思》历来被誉为元曲中的“秋思之祖”,但其实在元曲史上,还有一位比马致远更早的才子也以“秋”为题创作过一曲《天净沙》。这位才子就是与马致远、王实甫、关汉卿齐名的白朴。

白朴的《天净沙秋》与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虽为不同时代所作,但在创作风格和意境上却有许多相似之处。它们画面感都很强,呈现出宋词的含蓄与婉丽。同时白朴这首散曲,用语非常亲民,即使时隔多年,其表达的意思依然十分浅近。

在《天净沙秋》这首小令中,白朴以独特的视角描绘了一幅秋景图。村落、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这些意象构成了一幅静谧而深邃的画面。特别的是,他并未直接使用“秋”字,而是通过描绘秋的景象,让读者感受到浓浓的秋意。

曲中的“一点飞鸿影下”是画面的转折点,引出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的回忆场景,仿佛海市蜃楼般美丽而梦幻。这种转场的手法,虽不如马致远的《秋思》镜头调度丰富,但却简洁而富有意境。

白朴的生平经历对他的作品产生了深远影响。生于金哀宗时期的他,七岁时经历了国破家亡的悲痛,母亲死于战乱。这种经历让他对人生有了更深刻的体悟,也反映在他的作品中。他的《秋》也许正是他对故乡、对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回忆。

与马致远的《秋思》相比,白朴的《秋》更像是一首质朴而深情的回忆之曲。它没有太多的曲折和跌宕,但却在平淡中透露出一种深沉的寂寞和淡淡的忧愁。

白朴的才华和生平经历无疑让人感叹。他生于金朝,与元好问等文学巨匠交往深厚,从小就展现出了非凡的才华。国破家亡的经历让他拒绝在朝为官,选择流连风尘。他的这种选择也反映在他的作品中,那种对故乡、对过去的怀念,正是他对生活的独特体验和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