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的偏旁部首组成新字


小:物之微小者也。从“八”字形,可见其被分割之状。

关于“小”的描述,一般认为它描绘的是事物的微小。段玉裁曾解释说,“八”有“分别”之意,形状仿佛一物被分为八部分,显得其微小。“小”是一个具有象征意义的字。从甲骨文和金文的形状来看,“小”更像描绘物体数量之少,物体少自然就显得微小。就像许多原子构成分子,但原子相对于分子来说更小。“小”其实是一个象形字。

在“小”这个部首下,仅有“少”和反向的“少”(即“少”字左右颠倒)两个字。一个表示“不多”,另一个表示“很少”。

八:意为别离。其形状犹如相互背向的曲线。

无论甲骨文、金文还是小篆中,“八”的字形都是两条背道而驰的弧线,象征分别、相背的意思。在《说文解字》中,“八”部首下的字有“分”,解释为“别离,用刀分别物品”。“八”还有与“公”相关的解释,公意味着平分。古代的“公”描述的是天下平分食物、财产、田地的情景,因此有“天下为公”的说法。现在的公平、公正、公开等词汇,也与最初的平分意义有关。如周初大分封时的陈公、虢公等,他们是与王共同管理天下土地、财产和人口的人。

釆(bian):意为辨别。形状如同野兽的爪,用以区分不同的野兽。

釆也有分辨、辨别的含义,它是一个象形字,形状像野兽的爪子。因为不同野兽的爪子形状各异,所以可以用以辨别不同的野兽。“千”形状像野兽的手掌,那四点则代表野兽的四爪。如最近想学的菜名“红烧猪番”,其中的“番”在《说文解字》中就是从釆(bian)的字。还有一些如“释”(意为解开)和“悉”(意为熟悉),在古文中也是从釆(Bian)的字,但现在很多人已经难以区分釆(Bian)和采(cai)了。

作者:紫琼重新阐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