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咬掉尾巴是什么字


牛咬掉尾巴是什么字  

前些天,我正在研究《诗经》中的第299篇《泮水》,遇到了其中的“逆”字。我深入分析了其甲骨文形态,发现了关于“屰”的有趣现象。原先认为“屰”源于牛,但并不包括牛的全部特征,特别是没有描绘牛的尾巴。相反,它突出了牛的犄角。我认为“屰”的本意是描绘牛的抵角,即与“抵”,“羝”,“牴”,“觝”等字同源,古音为di。在这个过程中,可能发生了d→n的辅音腭化。

今天,一位网友“风声雨声”提出了不同的观点,他认为甲骨文中的“屰”更像是一个人倒立的形象。我重新查看了相关资料,发现确实有一部分甲骨文中,“屰”的造型是从大的,描绘的是一个倒立的人。仔细审视所有的甲骨文“屰”,我发现它更像是一个倒立的人的形状,而不是牛角的形状。

我们可以推测甲骨文中的“屰”的造字结构是基于倒立的人的形象,用以表达特定的意义。如果它也表音的话,那么它的古音可能是dui,而非之前推测的从牛,表示抵角,古音为di。

关于网友的观点,我们进行了如下的交流:

网友认为:“屰象攀足踏。”我回应说,“逆”在古代实际上是表示迎接的意思。网友进一步提到有一个甲骨文中的“逆”字确实从牛,指的是机的钩心。我询问这与迎接有何关联,网友解释可能是迎敌。即使如此,我坚持认为最初的“屰”还是表示牛抵角的含义。

网友还提到金文中的“屰”字形象是一个人在攀足踏的形象,旁边还有上箭的士兵。我了解到这可能在某些特定的战争或场景中有所体现。这并不代表“屰”的原始含义。我重新查看资料后,发现少部分甲骨文中的“屰”确实有人形的描绘,但那可能是从大的倒立形象。

通过对甲骨文的深入研究,我对“屰”的理解有了更深的认识,并对其背后的文化含义产生了更浓厚的兴趣。

  牛咬掉尾巴是什么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