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瀚和浩瀚的区别在哪


在日常练习中,我时常沉浸于邓石如的《千字文》小篆之中。除了欣赏书法的艺术美感,我还对文章本身的内容以及篆文背后字源的含义充满好奇。

今天,我想探讨的话题由《千字文》开篇的“天地玄黄,宇宙洪荒”引发。

从现代科学的角度看,宇宙被定义为一个包含所有空间和时间(统称为时空)及其内涵的复杂系统,包括各种形式的能量,如电磁辐射、物质、暗物质和暗能量等。其中,普通物质包括行星、卫星、恒星、星系等无数细节。

《千字文》开篇即提及宇宙,展现了人们对自然法则的敬畏,以及追求天人合一的和谐理念。

宋代哲学家陆九渊在年幼时就对宇宙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通过解读古人对“宇宙”二字的解释,领悟到宇宙与人的内在联系,并得出“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的结论。他认为客观世界(宇宙)的规律与人的主观思想(心)是统一的。

那么,“四方上下曰宇,往古来今曰宙”这一说法究竟从何而来呢?

让我们从字源的角度来一探究竟。按照我的习惯,首先参考《说文解字》。

“宇”字解释为屋檐,金文由表示屋檐的“宀”和表示乐器的“于”构成,表示像竽状重叠的檐角。后来引申为无限延伸的空间。

至于“宙”字,根据《说文解字》,它表示舟船所能到达的一切地方。字源上,它由表示屋顶的“宀”和表示起始、支点的“由”组成,表示支撑屋顶的支架。后来多用来表示时间。

由此可见,古人对“宇宙”的定义其实就是空间和时间的总称。

面对浩瀚宇宙,我们不禁思考:我们从何处来,又将往何处去?我们得到了什么,又将失去什么?人生短暂,让我们珍惜当下吧。

在探索宇宙的我也不忘学习《说文解字》。这本书让我对汉字的字源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推荐大家购买阅读,一起探索汉字的魅力。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