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的来历20字三年级


农历五月,根据十二地支的月历推算,此时正值午月,又被称为午月的时节。端午,则是农历五月初五,也就是五月的首个重要日子。

的四大传统节日——中秋、春节、清明、端午,都是以敬畏天地、尊重自然为核心思想。每个节日都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特定的指向意义。

中秋节,一个向月亮致敬的节日,也是丰收节。的历法包含了阳历、阴历和农历。阴历的一年中,月份的天数不尽相同,有353天、354天、355天三种可能,与一回归年存在约11天的差距。为了弥补这一差距,人们通过设置闰月的方式进行调整,形成了我们所说的“农历”。汉武帝太初元年,颁行了新的历法,开始了“置闰”的做法。从此,中秋被定在农历八月十五。

春节,是农历新年的开始,也是向太阳致敬的日子。古代人们观测地球绕太阳运行的规律,将一个回归年的开始定义为“冬至”,这也是天文学中的“元旦”。周朝的历法将冬至所在的月份定为岁首正月。商朝时,农历十二月被视为“正月”。秦始皇时期,农历十月被定为“正月”。直到汉武帝太初元年,颁行了新的历法,将农历一月确定为岁首正月,正月初一正式成为新年的第一天。

清明节,以东南风即清明风命名,是祈福节也是环境保护节,人们在这一天敬奉先人、追溯祖宗。古人根据风向的变化将一年分为八风,每个季节都有特定的风向。清明风从东南方向吹来,带来了大地的生机与繁荣,“物至皆以洁齐而清明矣”。

再来说端午节,午月在一天中对应的是最热的时段,即11时至13时之间。农历五月包括“芒种”和“夏至”两个节气,端午节就位于这两个节气之间。夏至并不意味着夏天的到来,而是夏天极致的时刻。这一天白天时间最长,被认为是“阳极”之日。在哲学中,阳极之中蕴藏着阴气的变化。这一天,阴气开始从地心上升。进入农历五月后,长江流域多雨潮湿,黄河流域则易出现害虫。从汉始,人们在端午节举行祭祀活动,一些传统习俗如悬菖蒲、艾草和喝雄黄酒等仍然延续至今。

(作者为《美文》杂志常务副主编)这篇文章发表于《日报》2020年6月27日第8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