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抬头节的风俗是什么

二月二,龙抬头,春回大地,万象更新。这一天,是农历的传统节日,许多习俗都与龙息息相关。人们在这一天纷纷走进理发店,剃去旧发,迎接新的开始,寓意着祈求新的一年顺顺利利。在饮食方面,春饼和面条也有着独特的命名,被称为“龙鳞饼”和“龙须面”,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重庆工商大学社会学学院的孟令法副教授向我们解释了“龙抬头”这一传统节日的由来。它是以观察天象变化为基础,自古以来被视为祈求风调雨顺、驱邪攘灾、纳祥转运的日子。那么为什么定在“二月二”呢?这与中唐新兴节日的影响、春季节气的久远积淀以及人们对叠数易识易记的文化传统的认识有关。
关于“龙抬头”的吉祥寓意,是因为在惊蛰和春分两个节气之间,东方苍龙逐渐露出真容,意味着龙将担负行云布雨之责,并由此引动万物复苏,农耕顺利,兆示丰收。自中唐以来,人们不仅在“龙抬头”之日出门踏青,还会挑采野菜,以此迎富送穷。
至于“龙抬头”中的“龙”,并非平常所说的“龙生九子”的龙,而是通过观察自然天象,发现东方七宿所构成的苍龙的第一宿——角宿,在惊蛰和春分间从地平线升起,认为此时苍龙开始觉醒,将助力谷物生长。
在节日习俗方面,“二月二”的活动与农耕生产生活息息相关。这一天被认为是福德正神即社神的生日,因此有祭祀社神的习俗,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在北方地区,还有“引田龙”“围粮囤”等习俗,希望借龙之威镇伏百虫,保佑人畜平安。“二月二”还有理发的习俗,人们希望借此焕然一新,祈求好运。
至于节日饮食,这一天所吃的食物都以“龙”命名,如春饼或煎饼称“龙鳞饼”,面条叫“龙须面”,还有吃水饺称“吃龙耳”,馄饨或桂圆叫“龙眼”,云吞面为“龙戏珠”等等。这些食品不仅美味可口,更寓意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二月二,龙抬头”的节日主题是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基于自然规律的社会建设,体现了人文创造。这一天不仅是对传统节日的庆祝,更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的一种表达。(记者 上官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