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时田园杂兴古诗第20首

《范石湖集》和人教版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中均收录了古诗《四时田园杂兴》。
【创作背景】
南宋诗人范成大在淳熙十三年(1186年),在其隐居石湖之时创作了大型田家诗《四时田园杂兴》,全诗共六十首,用以描绘农村四季的景色和农民的生活。本文所介绍的这首诗,描绘了农村夏日的真实生活场景。
【作者介绍】
范成大(1126-1193),字致能,号石湖居士。他的诗歌创作从江西诗派入手,后来融合中、晚唐风格,继承白居易、王建、张籍等诗人的现实精神。他的诗歌风格自成一家,语言平易近人,贴近百姓生活,题材广泛,尤以反映农村社会生活的内容最为出色。他与杨万里、陆游、尤袤并称为南宋“中兴四大诗人”。
【词义解释】
1. 杂兴:即兴创作的诗篇,没有固定题材。
2. 耘田:为田地除草。
3. 绩麻:将麻线搓成线。
4. 各当家:各自承担起家庭的责任。
5. 童孙:儿童。
6. 未解:不理解。
7. 供:参与。
8. 傍:靠近。
9. 桑阴:桑树下的阴凉地方。
此诗描述的是男耕女织,昼夜劳作的场景。男子白天在田里劳作,女子夜晚在家中搓麻绳,每个家庭成员都在为家庭的生活付出努力。而儿童也在桑树下学习种瓜,虽然他们还不懂耕种的技术,但也想参与其中,体验劳动的乐趣。
【问题解答】
1. 答:这首诗的前两句描绘了男耕女织的繁忙景象,后两句则展现了儿童学习种瓜的纯真可爱的场景。
2. 答:此诗展现了农民辛勤劳作的生活画面,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热爱劳动的农村儿童的赞扬。诗中描述的男耕女织以及儿童学习种瓜的场景,展现了农村生活的热闹与活力。虽然诗中也可能隐含了农民生活的艰辛,但更多的是对劳动和生活的赞美。
【诗词赏析】
此诗以清新的笔触描绘了南宋百姓的日常生活。男子在田间劳作,女子在家中织布,而儿童也在学习参与农活。全诗既展现了农民的勤劳与努力,也反映了他们生活的困苦。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农村初夏的劳动生活画卷,令人读来心生感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