沅有芷兮澧有兰的言外之意
湖南,素有潇湘之美称,山水间尽显之姿,文化底蕴深厚。
湖南的六位画家周华平、吕道建、刘剑峰、汪文生、旷小津、袁绍明,他们深入湖南山水,以笔墨描绘出“大美潇湘”系列山水画长卷之《澧水泱泱》。他们用笔触细腻地展现了澧水的壮美景色,将意象与真实相融合,呈现出一幅幅令人叹为观止的画卷。
一千五百年前,宗炳创作了历史上第一部山水画论《画山水序》,他提出了著名的“山水以形媚道”法则。这一法则至今仍为山水画创作的重要指导。
大美潇湘,澧水浩渺,大道恢宏。他们以水流为媒介,探寻大道归一的哲理。明代唐志契在《绘画微言山水》中提到:“凡画山水,最要得山水之魂。”创作团队历经一年多的时间,深入澧水的各个角落,体验真实的山水之美。他们走过澧水北源的八大公山,穿越湘鄂边境的“丝绸之路”五道水,探访千年古镇苦竹寨,感受故乡洪家关的魅力。他们登上“峰林之王”天子山,领略天地奥区黄石寨的壮丽。他们还探访了世界海拔最高的天然穿山溶洞天门洞,张家界荷花国际机场等地。他们通过这些实地考察,将真实的山水与艺术的创作相结合,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宋代郭熙在《林泉高致山水训》中提到:“山水有可行者,有可望者,有可游者,有可居者。”澧水流域涵盖了山地、丘陵、平原三大基本地形,是长江中下游平原人类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一。这里孕育了举世闻名的“张家界地貌”和“澧水文化类群”。
《澧水泱泱》山水画长卷全景呈现了澧水流域的千里江山和千年文脉。透过这幅画卷,我们可以感受到无数意气风发的文人墨客与志士的英姿。他们挥毫泼墨,为我们展现了澧水的美丽风光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澧水泱泱》还着力凸显了澧水流域的时代地标,如港口、机场、城市、电站等。画家们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论断,以人文的初心叩问江河,从历史深处描绘美丽。他们为澧水立传,为山水画像,为时代明德。
澧水浩渺,大道宽广且长远。这不仅是一条河流的赞歌,更是人类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