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鸣惊人的含义是什么,你知道吗?这个成语背后藏着什么故事?


"一鸣惊人"这个成语,字面意思是“一声叫喊就让人感到惊讶”。它形容平时没有突出的表现,一下子做出惊人的成绩或展现出非凡的才能,令人刮目相看。

这个成语背后藏着一个典故。它出自《史记·滑稽列传》。故事讲述的是,战国时期齐国的相国孟尝君非常善于识别人才,门下养着三千食客,其中有一个叫冯谖的人。冯谖刚到孟尝君门下时,并没有什么突出的表现,甚至连自己没有吃饭的钱都向孟尝君借,只说要弹奏一首《长歌当哭》来抒发他的志向。孟尝君虽然觉得有些奇怪,但还是资助了他。

后来,冯谖几次三番提出建议,帮助孟尝君在齐国国内和邻国之间周旋,维护了孟尝君的地位。等到齐湣王听信谗言,要杀害孟尝君时,冯谖再次挺身而出,设计让孟尝君得以逃离齐国。在逃亡途中,冯谖还利用自己在赵国的声望,帮助孟尝君获得了赵王的尊重和封地。有一次,孟尝君在齐国的封地薛地视察时,百姓们听说他是孟尝君,都纷纷拿出自己的财物来迎接他,场面非常壮观,孟尝君深受感动,感叹道:“我没想到冯谖会有这么大的本事啊!他一‘鸣’,就让我‘惊人’!”从此,“一鸣惊人”这个成语就流传开来,用来形容那些平时不显山露水,一旦行动就取得惊人成就的人。这个故事也告诉我们,人不能只看表面,要善于发现和重用那些看似平凡但潜力巨大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