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出自《荀子·劝学篇》,是战国时期思想家荀子的名言。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这句话出自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荀子的《劝学篇》,是中华传统文化中广为流传的名句,蕴含着深刻的哲理。

这句话的意思是,再遥远的千里路程,也是由一步一步的积累才走成的;再浩瀚的江海,也是由一条条小溪的汇流才形成的。它形象地说明了积累的重要性。无论是学习知识、掌握技能,还是成就一番事业,都需要从一点一滴做起,持之以恒,循序渐进。如果一开始就追求高远的目标,而不注重基础和积累,那么最终只会是空中楼阁,一事无成。

荀子用“跬步”和“千里”、“小流”和“江海”这两个对比鲜明的意象,强调了积累的渐进性和长期性。学习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只有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才能不断进步,最终达到目标。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面临各种各样的挑战和困难。这时,我们就更需要牢记“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的道理,保持耐心和毅力,不断积累,努力奋斗,才能克服困难,实现自己的目标。这句话不仅是对学习的劝勉,更是对人生奋斗的启迪,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不断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