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句似曾相识燕归来藏在哪个节气里?
这句充满诗意和哲理的话,“似曾相识燕归来”,出自北宋文学家苏轼的《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它并非直接标注在某个特定的节气名称之下,但若要将其与二十四节气联系起来,最贴切、最能引发共鸣的,无疑是“清明”。
清明时节,春回大地,万物复苏。此时,燕子从南方归来,在庭院、屋檐下筑巢安家,那轻盈的身影和呢喃的鸣叫,对于久经寒冬的人们来说,无疑是一种久违的慰藉和熟悉的美好。这种“归来”的景象,恰恰呼应了“似曾相识”的感觉——燕子年复一年地迁徙,它的归来仿佛是自然规律的重演,但每一次见到,都带着新鲜感和对生命的喜悦,让人感受到时光流转中的恒常与慰藉。
虽然“燕归来”并非清明这个节气的官方定义核心(清明更侧重于天气晴朗、草木繁盛以及祭祖扫墓的传统),但在中国人的文化感知里,清明前后燕子的出现,成为了春天真正到来的标志性景象之一。苏轼在经历人生风雨后,于清明时节写下这句词,借燕子归来,表达了对生命循环的深刻体悟和旷达的人生态度,那份“似曾相识”的感慨,既是对自然现象的敏锐观察,也是对人生际遇循环往复的哲思。因此,将“似曾相识燕归来”与清明节气联系起来,既符合自然时序,也契合了其背后蕴含的文化意境和人生感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