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燕子的诗句古诗


近期有人提出疑问:唐朝唯美诗人韦庄的七言绝句《燕来》有何含义?

韦庄,花间词派的杰出代表,与温庭筠齐名。他也是晚唐著名的诗人,凭借描绘黄巢起义时长安现状的《秦妇吟》而荣获““秦妇吟秀才”的美誉。

题主所问的《燕来》是一首七言绝句:

去岁辞巢别近邻,今来空讶草堂新。花开对语应相问,不是村中旧主人。

这首绝句乍看是一首田园诗,但仔细琢磨却又另有深意。

去年告别邻里离开故居,今年归来,发现草堂已焕然一新。

花儿盛开,燕子呢喃,仿佛彼此对语,似乎这里已不是昔日的人家。

读到这首诗,很多人会联想到另一首七言绝句:刘禹锡的《乌衣巷》。

关于燕子的诗句古诗

咏燕诗词,自然会想起刘禹锡《乌衣巷》中的“王谢燕”,同样写燕子,两诗有何不同呢: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前两句描写乌衣巷的衰败景色,后两句以燕子为意象,表达古今兴亡之感。

“王谢燕”成为一个经典的典故,例如下面几句名词佳句:

  • 姜夔《念奴娇·昔游未远》:说与依依王谢燕,应有凉风时节。
  • 吕本中《春风》:不见梁间燕,空悲王谢家。
  • 辛弃疾:《满江红·登多景楼》:想今年燕子,依然认得,王谢风流。

关于燕子的诗句古诗

韦庄第二句说:草堂新,今胜于昔;而刘禹锡前两句通过乌衣巷和野草花表达的是“今不如昔,”两首诗都是今昔对比。

韦庄和刘禹锡的燕子都是去年的燕子,但刘禹锡的燕子多了一层历史沧桑感。原来的王谢家族,已经成了寻常百姓之家,其中有今古兴亡、荣衰变幻的感慨。

而韦庄的诗初读很像一首普通的田园诗。但是未必如此。要知道韦庄所处的时代正是唐朝末年,当时社会动荡,战乱频发。朱温篡夺唐朝政权,建立了五代的第一个王朝:梁。韦庄或许用“草堂新”来暗喻朝代更迭,而“换了旧主人”可能有所指。

关于燕子的诗句古诗

对比刘禹锡《乌衣巷》和韦庄《燕来》中的燕子,再来看王士祯赞叹为“巧极天工”的史达祖《双双燕》:

过春社了,又到了帘幕中间,去年的灰尘还未散去。燕子犹豫着是否停歇,试着飞入旧巢相依。还围绕在雕梁藻井上嬉戏,又用轻柔的鸣叫声商量着什么。它们飞到花梢,翠色的尾羽分开红色的花影。

芳径上,芹叶的泥土经过雨水滋润,燕子贴着地面争相飞翔,比试着谁更轻盈灵活。傍晚回到红楼,看着夕阳余晖下的垂柳和繁花。它们应该在香草中安稳的栖息着,却忘记了天涯的相思消息。心中的愁绪损坏了翠绿的柳叶眉,每天只能独自依靠着画着花纹的栏杆。

咏物词要写得好关键在拟人化,这首词将燕子的神态与人物的情感行为相结合, 王士禛在《花草蒙拾》中给予了极高的评价:

我每次读史邦卿咏燕词,都觉得在咏物方面,人工巧夺天工,达到了极致。

将这首词中的燕子与刘禹锡、韦庄的燕子比较,可以看出一些不同。史达祖的燕子并没有什么深刻的寄托,仅仅作为不称职的信使而已;刘禹锡的王谢燕明显有今古兴亡变化的感慨;而韦庄《燕来》中的燕子似乎深藏不露,结尾两句“花开对语应相问,不是村中旧主人,”娓娓道来,无中似有,淡处似浓。更加耐人寻味。

关于燕子的诗句古诗

如果把韦庄《燕来》看作普通的田园诗,那么和史达祖的《双双燕》一样,仅仅写景咏物而已,与刘禹锡相比明显格局不同。

如果把韦庄的《燕来》看作以梁代唐的隐喻之作,就巧妙高明得多。韦庄是否这样想的,我们不得而知。诗词的双重语境、双重意蕴是其最令人着迷的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