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宝宝学唐诗,1-3岁语音启蒙100首经典儿歌!

刚刚过去的春节假期,《诗词》再次在黄金时段吸引了众多观众。节目现的“日月被光泽”中的“被”字被误读为“p”,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吉林大学沈文凡教授对此表示,根据《唐韵》,“被,皮彼切”,应该读作披。他指出:“在古代汉语中,‘被’用作寝衣的意涵,并且在唐代的读音都属于仄音,现代汉语字典并不应作为主要的读音参考。”
随着传统文化类节目的兴起,人们对古典诗词的热情日益高涨。那么,在现实生活和语文教学中,我们应如何对待古诗词的读音争议,以更好地体会诗词之美呢?记者就此采访了几位文字学、音韵学及古典文学学者。
关于是否应按古音读古诗词,沈文凡教授认为,汉语自古以来语音发生了很多变化,唐宋时期的语音系统与今天有很大差异。北京大学苏培成教授则认为,按唐宋人的读音来读古诗词既无必要也无可能。语言学家只能根据各种研究推测大致的读音,但无法完全按照这些读音与古人对话。古音是一个语音系统,而拟音与实际读音还存在差异。
语音的发展变化也有其规律。有些诗词用普通话读不会影响理解,如读《静夜思》。但一些讲究押韵和平仄格式的诗词,如律诗、绝句、词,受到古今语音变化的影响较大。苏培成教授举例,杜甫的《月夜》中的“看”按今音读四声,虽然意思能懂,但与“安”押韵不太和谐。
北京大学孙玉文教授也认为,古音是古代一个共时的语音系统,今天的学者虽然可以根据语音发展规律构拟出古音,但如果照此读诗,大多数人会听不懂,反而丧失了语言基本的交流功能。历代读古诗文,也是按照当时通用的读音来读的。
西南大学钟如雄教授表示,唐诗宋词中所有读音都严格按照古音并不可能,也没有必要。重要的是让今人在阅读古诗文时体会到声律之美,领悟作诗在语音方面的规律。
关于是否要按古音押韵,广州大学洲教授认为需要平衡把握,遵循两个原则:韵脚部分可以照顾古音读法,不同音代表不同含义的字应读古音。例如,“一骑”的“骑”(j)代表一人一马,读成“q”则意思错误。
社科院麦耘研究员指出,在诗词格律问题上,用粤语来念可能与古音相近,但这并不是古音,只是“旧读”。古音变化太多,全部体现在字典上并无必要。读诗词要理解透彻意境,知道诗词原来是押韵的,只是由于语音的变化而变得不押韵了。
关于“变读”是否应止于吟诵,专家对此也有热议。北京语言大学陈双授指出,一般大众朗诵古诗词应以审定读音为准。从事《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工作的专家会考虑多方面的因素来决定读音。更多观点认为,临时“变读”在一定情况下可以接受,以便更好地展现古诗词的韵味。
沈文凡教授建议,像“一骑”这种与意义相关的古音一定要在字典、词典中有所标注。如果图省事,在教学和字典编纂中一刀切,可能会丢掉汉语的丰富内涵。他强调在辞书编纂中标注出多种用法和读音的重要性。孙玉文教授也认为适当保留一些旧读能帮助读者阅读理解古书。删去一些旧读并未得到广泛认可,可能会导致教学和语文规范上的混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