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上初中数学课第一次接触钝角概念吗


记得初中数学课上第一次接触钝角概念,是在初一上学期的一堂几何课上。当时,我们的数学老师是一位中等身材,戴着一副黑框眼镜的中年男老师,他的讲课风格清晰而严谨,条理分明,让我们这些刚从小学升上来的学生感到既新鲜又有些压力。

那天,老师在黑板上画了一个角,然后拿起粉笔在角的一边延长,形成了一个超过90度但不到180度的角。他指着这个角,用清晰而缓慢的语调告诉我们:“同学们,这个角叫做钝角。钝角是大于90度且小于180度的角。”老师还特别强调了钝角与直角、锐角的区别,并举例说明了钝角在生活中的应用,比如钝角形的屋顶、钝角剪刀等。

为了让我们更好地理解钝角的概念,老师还让我们拿出准备好的三角尺,自己测量不同角的度数,并判断它们是属于锐角、直角还是钝角。我拿起三角尺,小心翼翼地测量着黑板上的钝角,感受着它不同于锐角和直角的独特之处。那一刻,我仿佛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对几何图形有了更深的认识。

通过那堂课,我不仅学会了钝角的定义,还体会到了数学的趣味和严谨。从那以后,我对数学产生了更浓厚的兴趣,也开始更加努力地学习几何知识。那堂课,成为了我初中数学学习生涯中一个难忘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