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人栽树后人辛福的成语

济南的龙鼎大道,因一场盛大的体育赛事而名声大噪。在这连绵起伏的山峦之中,一条巨龙自北向南驰骋,终点将近处即为著名的龙洞风景区。就在即将抵达之际,它突然转向西行,穿越济南最长的隧道——浆水泉隧道。隧道之后,展现出一幅新时代的画卷,高端小区、葱郁森林与清澈水库交相辉映。但在大道之旁的西蒋峪,时间似乎在此留下了特殊的印记。
西蒋峪这个地名,据史载,自明建文二年(公元1400年)起,人们在此定居。村落位于野峪顶与棺材山之间的沟壑两侧,故得此名。虽然峪名即意味着有山,但西蒋峪的周围确被群山环抱,准确地说村落就坐落在这群山脚下。这里的人们以韩、张、赵等姓氏为主,世代繁衍于此。尽管交通不便且土地贫瘠,但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依然坚韧。
值得一提的是,就在山脚之下,有一棵特别的大槐树引人注目。不论四季如何更迭,这棵槐树始终郁郁葱葱。它的树干粗壮,据说三个成年人才能合抱。园林部门的专家估计其树龄已超过450年。更为神奇的是,在大树的西侧仅五米处,有一口古井,井水甘甜且常年有水。井沿上的轱辘石架虽已风化无棱角,但井内依然清澈。据村里的老人回忆,这口井曾是村里唯一的甜水井,是村民的生命之源。
水为生命之本,山涧之水来自天空,而井中之水则源于山脉。古井滋养了大槐树,大槐树则陪伴着古井。这棵粗壮的大槐树的根与古井的泉眼紧密相连。新成立后,为了保护这棵古树,村里在离其不远的地方开凿了新的甜水井供人畜饮用,而这口古井则成为大槐树的专属水源。
西蒋峪的人们为何如此珍视这棵大槐树?历史告诉我们,公元1400年正是明朝人口大迁徙的时期。大量人口从山西洪桐大槐树下移民至华北、东北等地,其中就包括山东济南。大槐树被视为人们的根。不论姓氏如何,人们都视自己为大槐树的子孙。每到节日,人们都会在大槐树下,祈求风调雨顺、家人平安。即使搬迁至新的居住地后,这一传统依然被保留下来。
2009年,济南市的决策改变了西蒋峪人的命运。他们被安置在紧临龙鼎大道的锦屏社区,住上了宽敞明亮的楼房。而西蒋峪则转型为济南市最大的公租房小区和西江华府小区。搬迁时,村民们唯一的要求就是保护好大槐树和甜水井这两份宝贵的历史遗产。如今西蒋峪的居民已经融入城市生活,从事各行各业。社区服务齐全,包括学校、医院、银行、商店等一应俱全。即使搬迁多年,村民们依然珍视这些传统和历史记忆。他们知道自己的生活为何如此甜美并感恩于和大自然的恩赐。从“西廂峪”到“西蒋峪”,再到现在的锦屏社区,西蒋峪人用他们的传承写下了600多年的变迁史而这老树和古井就是这历史的见证者。他们知道自己是怎样从艰苦的生活中走出来的并珍惜现在美好的生活知道它的来源和历史根基的文脉在其中起著重要作用撰写者的精彩叙事给我们展示了时代变迁背后的感人故事使我们受益颇多感受到老百姓深深的怀旧情怀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投稿邮箱::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新闻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