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是什么

大家好,欢迎来到小播读书,今天我们将共同分享一本畅销书籍:《意会时刻》。
让我们理解一下书名中的“意会”二字。俗话说,“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这正好揭示了意会的真谛。那些无法明确表述,看似毫无逻辑的东西,其实蕴深深的智慧。作者选择这个标题,其实是对“理性”的一种质疑,因为“意会”更倾向于人文的表述。在道家思想中,老子在《道德经》开篇就提到了“道”的深奥,真正的智慧,向来都是在感觉之间,无法言说的。
接下来,让我们通过一个来自《庄子》的故事来进一步理解。这个故事是轮扁斫轮的故事。春秋五霸之一的齐桓公在堂上读书时,轮扁在堂下制作车轮。轮扁放下工具走上堂来,问齐桓公读的是什么书。桓公说是圣人的言论。轮扁又问圣人是否还在,桓公说已经去世了。轮扁于是说:“那么您所读的书不过是圣人留下的糟粕罢了。”他进一步解释,古代的人和他们的不可言传的东西都一起死去了,那么我们所读的书往往只是古人留下的表象而已。
这个故事很好地解释了“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道理。像顶尖的运动员梅西、C罗等,在比赛中往往决定胜负的只是一瞬间的感觉。这种感觉是无法通过语言来完全传达的。
那么,这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东西如何把握呢?实际上是一种顿悟和感觉,是随机的事件。这本书要告诉我们的就是如何培养这种“意会时刻”,并应用在工作甚至商业中。就像这本书的副标题所说,“意会法,应对不简单的商业问题”。具体怎么做呢?
作者给出了意会法解决商业问题的五个步骤:首先用现象来表述商业问题;然后搜集相关数据;接着找出通用模式;进而得出关键洞见;最后建立企业的商业影响力。这五个步骤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从人的需求出发,从具体的现象和问题出发去收集数据,找出通用模式并获得洞见。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往往忽略人的因素,通过大量的数据去分析问题、寻找解决方案。但实际上我们忽略了真正深入具体的事件和场景中分析和判断的能力。换句话说,我们大部分决策其实并非理性的。比如买车、结婚、买房、选择职业等决策往往都是非理性的。
作者在书中列举了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基本假设,并指出商业世界中人们通常通过简单的数学模型来预测人们的行为,但是这些模型往往把人视作理性决策者。然而近年来企业领导者开始意识到这种构想的局限性。随着行为经济学的发展壮大,一些先进的模型开始允许个体在某些情况下做出非理性的行为。但这些模型依然坚持一个基本前提:人们从一开始就知道自己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而且这种偏好是始终不变的。但真的是这样吗?显然不是!我们的思维和判断很容易受到自身情绪和外界环境的影响而做出非理性的判断。在商业决策中我们常常忽视了人这一因素而过分强调理性分析从而陷入了经验和默认思维的陷阱。因此作者强调在商业决策中应该重视人的因素重视现象学思考和定性研究探索人的主观感受从而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并做出更明智的决策。就像作者在书中说的:“如果说管理企业如同大海行船船长自然对仪表雷达这一切具象的指标是极为精通的然而紧盯着数字来判断航线是可怕的这会让你局限于数字的指正而遗忘行驶的环境也许本书的目的正是提醒那些‘数据至上’埋头苦干的管理者需要抬起头看看周围共情企业所处的商业环境。”总之这本书的内容非常有趣并且富有启发性如果你喜欢我的分享请关注小播读书或分享给你的朋友谢谢大家的聆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