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古人智慧:人无远虑必有近忧的出处和故事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这句名言出自《论语·卫灵公》。原文是孔子对子贡说的:“子贡问曰:‘夫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赐也,愿之矣。主何如则可?’子曰:‘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道之不行,已知之矣。’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苟志于道,无远虑,必有近忧。’”

这里的“无远虑,必有近忧”是孔子对子贡关于如何选择君主和如何为官的回答中的一部分。孔子通过这段话,告诫子贡(也告诫世人),如果一个人只顾眼前利益,没有长远的考虑和准备,那么他很容易因为近处的事情而忧虑和困扰。这句话后来被广泛引用,成为了一句常用的成语,用来提醒人们要具有远见卓识,不能只顾眼前,要有长远的规划和准备,否则就会因为一时的疏忽而带来未来的麻烦和忧患。这句话蕴含了深刻的智慧,是对人生、事业乃至国家治理都具有重要指导意义的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