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凤千字科普: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古诗文网(详细资料介绍)

暮色降临,彭泽县衙的檐角铜铃在风中微微摇曳。陶渊明凝视着案前堆积的文书,窗外的夕阳斜照,竹影斑驳于砖墙之上。即便这是他第八次出任,他依旧觉得这片四方天地如同无形的,束缚着他渴望自由的心灵。
“吾不能为微薄的俸禄折腰,向乡里小人低头。”他的声音铿锵有力,透露出内心的坚定。在那个的时代,五斗米的俸禄足以换取衣食无忧的生活,然而陶渊明却毅然决然地将官印轻放于案上,转身步入暮中。这一步转身,是对世俗的决然告别,更是对本心的深情回归。
他的心境,沉浸在“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宁静与闲适之中。南山的云雾缭绕,东篱的菊花盛开,田间的飞鸟自由翱翔,这些都成为他生活的知己。当他手持锄头漫步于田间小路,露水打湿裤脚,他却感到这比官服上的锦绣更加自在舒适。经过尘世的纷扰,他重返自然,感受到“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的欣喜与释然。
世人或许无法理解,为何他要放弃安稳的仕途,却选择过着简朴清苦的生活。然而陶渊明的内心早已被山水田园所填满。他在《归去来兮辞》中描绘道:“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他眼中的自然万物充满生机,比的争斗与算计更加值得他留恋。
这种超然出世的心境,是对生命本真的执着追寻。他不追求功名利禄,不迎合世俗的标准,只愿守护自己的田园,与清风明月为伴,与飞鸟虫鱼为友。陶渊明的一生诠释了一种超脱尘世的生活态度,为后世留下了一首关于自由与本真的永恒诗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