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山寺后禅院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常建
《破山寺后禅院》这首诗的作者确实是唐代著名的山水诗人常建。常建,字司封,大约活跃于开元、天宝年间,与王昌龄齐名,同属盛唐山水田园诗派。他的诗歌以幽深寂静的意境见长,尤其擅长描绘山林寺观之景,风格清幽淡远,富有禅意。
在《破山寺后禅院》这首诗中,常建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清晨游历灵岩寺后禅院的所见所感。诗中“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开篇即点明了时间与地点,营造出一种宁静祥和的氛围。“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更是将禅院的清幽境界表现得淋漓尽致,曲径通向的不仅是深邃的禅房,更是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升华。“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两句,更是将自然与人的心境完美融合,表达了诗人对禅意的深刻感悟。“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则以寂静的环境反衬出钟磬之声的悠扬,更显禅院的幽深与庄严。全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充分展现了常建诗歌的艺术魅力和禅意之美,成为唐代山水诗中的经典之作。